•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今日热点 >
闪电深1度|山东“28条”支持四大省级新区建设的核心命题是什么?
2022-04-07 来源:齐鲁网
  • 作者:编辑:李玲
  •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7日讯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发关注。具体而言,山东将从创新运行体制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加强要素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28条政策,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省级新区。


    这是继今年年初,山东将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划为山东四大省级新区后,推进省级新区发展的一项大手笔。


    其引人瞩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培养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的改革探索。


    【布局】


    从集中推出4个省级新区到推进落实措施,山东大手笔之下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何为“省级新区”?


    简单来说,省级新区是各省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的需求,在特定地区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一系列产业、国家优惠政策充分糅合,从而助力城市新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从而实现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目标。


    作为推动地区发展的新路径,浙江、四川、广东等多个省份已经纷纷着手建设省级新区。


    山东集中批复4个省级新区,其动作背后透出的也正是推动地区发展的一盘大棋。


    闪电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山东对省级新区的建设酝酿已久。早在2020年3月召开的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山东就提出规划设立省级新区,以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


    2021年4月出台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山东进一步提出,在烟台、临沂、德州、菏泽试点建设省级新区,打造区域发展战略支点。


    2021年12月开始,随着《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菏泽鲁西新区发展规划》《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四则规划文件的相继发布,山东四个省级新区建设得到确定。


    从提出规划到试点建设,再到确定发展规划,有媒体这样表示,“在省内东西主要经济通道不断被赋能的同时,山东省在东、西、南、北四角建设省级新区的全新发展布局正式形成”。


    【谋划】


    山东“四角建设”之布局,既充分发挥了其各自所在的区位特征,又有利于全省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从地区布局来看,德州天衢新区属于省会经济圈,菏泽鲁西新区和临沂沂河新区属于鲁南经济圈,而烟台黄渤海新区则属于胶东经济圈。三圈皆有涉及的布局,有利于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三大经济圈的高质量均衡发展。


    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山东对四个省级新区的定位皆与各自区位特征实现了充分结合。


    比如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定位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现代海洋、新光电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以“蓝色动能”和“高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对拥有4亿吨吞吐量的烟台港口群、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众多本土高成长性企业的烟台来说,无疑是有着扎实的发展基础的。


    再比如德州天衢新区定位是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这对山东省唯一一个列入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的城市德州来说,无疑是政策的深化推动。


    2015年,德州被正式纳入京津冀经济圈式,明确了其“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地位,即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从“产业承接”到“协同发展”,则是在区域发展背景下,对德州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支点更为精准的定位。


    事实上,德州天衢新区定位为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外,其他3个省级新区也皆明确了各自对接的省外区域:菏泽鲁西新区聚焦打造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先行区,临沂沂河新区的战略定位为打造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而烟台黄渤海新区则定位为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


    省级新区对接省外区域的背后,是山东立足比较优势、全方位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的一方实践。


    【推进】


    如何把这4个省级新区成功打造成区域发展战略支点?定位精准之外,政策糅合推进也极为重要。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着眼于具体政策的落地实施,让新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是省级新区设立后的发力重点。


    在此背景下,山东推出《关于支持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作用不言自明:通过创新运行体制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加强要素保障等,加强产城融合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下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先手棋”。


    在创新运行体制机制上,山东提出赋予省级新区市级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级管理权限中能够下放的,依法依规全部下放到新区。


    在鼓励科技创新上,支持新区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对省级新区内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对属于集成电路、氢能领域且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5万元补助。


    在支持扩大开放合作上,支持新区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德州综合保税区、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临沂争创国家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与省级新区组建园区联盟,发展“飞地经济”。


    其背后逻辑十分明确:要打造区域发展战略支点,就需要把新区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子,推进自主创新,发展优势产业提高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位势。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