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今日时评 >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022-04-06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李木木
  • ■谢瑞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为我们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着力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共同富裕彰显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出人民群众的美好追求,新征程上促进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必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可以说,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高质量发展只有拥有共同富裕的内涵,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实现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适时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吸收了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探索建成共同富裕的世界样板指明了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普惠的结果,提升整体社会福利水平有赖于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方式。因此对于我国而言,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适时推进共同富裕,而要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着力推动创新发展。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通过创新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尤其是在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边际效益不断下降的形势下,发展从过去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积累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为此要通过创新不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供给两端”的矛盾,进一步释放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提升我国社会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要以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行业差别等为重点,着力推动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行业领域。在新征程上,着力推动协调发展,必须使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相一致,通过顶层设计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控,通过整体推进实现经济发展中的统筹兼顾。比如,针对城乡差别,要着力破解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推动城乡融合;针对区域差别,要充分挖掘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研究一批科技水平高、带动效应强、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项目举措;针对行业差别,进一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以有效竞争推动行业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三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在经济发展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这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为此,必须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回应人民对安全可靠生态环境的呼吁,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大程度保障,逐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着力构建更加绿色、环保、生态的社会,使共同富裕在新征程上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是要在与世界广泛交往中汲取文明精华、促进开放发展。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与物质产品丰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普遍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甚至出现“垮掉的一代”。中国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实现物质产品的富足,也要实现精神产品的富足,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此,要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促进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五是要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共享发展。为此,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推动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初次分配要重视营造良好的竞争生态,做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次分配可以通过税收及社保等手段平衡高收入群体的代际财富传承,解决社会代际不公平等问题。与此同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通过捐赠等手段促使社会财富再分配,最终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配结构。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