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守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称之为“第一个结合”,后者称为“第二个结合”。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理论高度契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尽西方列强的压迫欺辱,诸多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矢志不渝。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扎根成长、发展壮大,绝非偶然,除了其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诸多契合点,如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大同社会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知行合一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以民为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目标与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使命等等。正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开放包容等文化特性,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沃土和文化根基。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迸发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性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艰苦奋斗、舍生取义等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让民族文化基因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与此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斗争精神、奋斗意识,使马克思主义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谱写时代新篇章。实践证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需要,也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在践行“两个结合”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推进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相互融合、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要注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使之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相通。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晦涩难懂内容进行科学解读和现代转化,使之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易于实践的文化成果。
“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建党百年的宝贵经验,是我们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也是未来我们继续守正创新的重要遵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好理论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