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时政要闻 >
保护地下水资源 涵养孔孟大地优美河湖生态环境
2022-03-22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刘继慧编辑:张正婕
  • 梁济运河。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8毫米、水资源总量4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58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属于典型的缺水城市。2015年,省划定我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194.6平方公里,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在3月22日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围绕“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主题开展宣传纪念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的积极行动和有力举措,也是引领社会各界增强节水护水意识、转变用水方式、持续治水兴水的动员令,必将极大推动济宁新时代现代化水务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把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多措并举,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大力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有力维护了地下水生态环境和河湖生命健康。

    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积极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十三五”以来,我市牢牢抓住国家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县(项目县)历史机遇,争取到位中央资金5.35亿元,共争取实施超采区项目县12批次,项目区体制机制建设得到完善,地下水压减能力达3000余万立方米。经多年治理,我市探索形成了“统筹规划、确权定价、建管结合、节引并举、保障有力”的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模式,打出了一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组合拳”,相关典型做法在省内得到推广。

    严格“三条红线”控制管理,突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刚性约束作用。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等各项管理措施,成效显著。目前,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下,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加大地下水井封停力度,不断规范取用水秩序。2021年组织开展了全市自备井排查并规范整改,集中封停自备井978眼,规范整治自备井674眼,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截止目前,超采区累计封填水井651眼,压采浅层地下水1840.1万方、深层承压水3618.12万方,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加强地表水利用,进一步优化供水水源结构。坚持“三先三后”即“先客水、后主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非常规水、后新鲜水”的原则,加大地表水、中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实施了引汶入济补源工程,2020年8月通水以来,年可引大汶河水4200万立方米,沿途可补充汶上东部、济宁北部及兖州西部地下水漏斗区水量1000余万立方米。规划建设了长江、运河2座地表水厂,设计供水能力均为10万立方米/天,目前长江水厂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营,运河水厂一期工程今年将建成试运行。积极利用国家分配的45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长江水,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水资源配置方式,积极探索水资源市场化流转。山东省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积极主动推进,开展了泗河及尼山水库水资源初始水权的分配、农业水权确权登记等工作。推进企业间水权交易试点,积极协调运河电厂出让部分节约水量来满足济宁电厂用水要求,促成了两个电厂签订了交易合同,在中国水交所平台完成全省第一例工业取水权交易。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水权交易综合示范区。

    坚持节水优先,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眼提高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扎实有效推进各项节水措施落实,我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任城区、邹城市、嘉祥县成功创建水利部第四批县域节水型社会,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7个。微山县、汶上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评估。全市共创建省级节水型单位71个、节水标杆2个、节水型高校2所、节水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级节水型单位79个。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市4344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认真履行职责,牵头抓好河湖长制落实、河湖管护问题整治等重点任务。2021年共排查整治问题18856项,平均每天整治51.7项。强化水生态建设,我市泗河兖州段、东鱼河金乡段、梁济运河城市段等18条河道(段)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完成93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58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94平方公里。我市被省河长办评定为“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先进市”。

    经过持续治理保护,我市地下水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水利部通报我市浅层地下水位各季度水位同比持续上升,排名位次逐步提高;深层地下水水位升幅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连续全国排名第一。但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按照“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要求,倡树“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幸福济宁,让人民群众共享优美水生态环境、增强幸福感获得感,为济宁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水务支撑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南四湖风光。

    美丽的东部山区小流域。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