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关键之年,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的开局之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对标中央和省、市委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积极作为,笃定前行,精准谋划2022年工作要点,全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助推济宁发展“开新局、谋新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彰显政治机关属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党的领导各项制度机制,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三个“紧”谋篇布局,即紧跟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全市重点中心工作。时刻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思考、定位,找准人大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切实做到全市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确保完整、正确、全面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做到与市委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只要党和人民需求,人大就将毫不犹豫伸出肩膀扛起应尽的政治责任。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将更加注重立法的引领推动作用,坚持在全市大局中谋划立法工作,做到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质量立法助推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对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立法需求比较迫切的,采取“小快灵”的立法方式,加快立法速度,提高立法效率。今年计划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电梯安全条例,对黄河协同立法项目进行审议;对城市绿化条例(修改)、城市管理条例、港口条例、献血管理条例等进行立法调研。
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坚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今年的监督工作主要体现了“九个聚焦”,聚焦制造强市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港航物流、济宁都市区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效能等攻坚任务,对“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招引和培育、重点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建设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微山湖创建5A景区及梁山风景区提升改造、非煤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21项具体工作进行视察调研,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和改进工作。紧扣法律法规,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求深求细真找问题,使“长出牙齿”的法律真正咬合。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紧紧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各方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代表依法履职,把常委会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确保人大工作更加有生机、有活力、有成效。牢固树立为代表服务意识,及时组织代表履职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水平,制定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健全代表履职评价机制,优化代表履职平台。坚持“小切口、具体化、可操作”的原则,采取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实施“聚焦九大战略、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专业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走社区进乡村到企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同时,推进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以扎实工作提升办结率。丰富宣传形式,将人大代表履职内容生动精彩地展现出来,宣传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讲好民主故事。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树牢“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标准境界,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敢打必胜、激情燃烧的人大干部队伍。强化政治意识,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丰富和拓展济宁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强化执行意识,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劲头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强化责任意识,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提升人大履职质效上,用在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上,攻坚克难、务求实效,充分展现人大标准境界。强化法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搞特殊,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人大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确保人大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强化团结合作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团结协作、和谐奋进的良好形象。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建立重点工作台账制,将年度重点工作分解为7大项27小项,压实责任,细化到人,完善闭环,以事不过夜、立说立行的高效抓执行、抓落实,不断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奋力谱写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 孟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