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 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是工业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和举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十三届市政协期间,我市政协委员就此提出了多件政协提案。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积极吸纳相关提案建议,将技改工作作为建设制造强市、助力企业攀登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抓出了成效。
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改投入。2018年在全省率先印发《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5月份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就实施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鼓励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挥工业技改投资基金作用等方面进行明确,进一步降门槛、提标准,提高了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积极性。2021年争取省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奖励资金2735.4万元,占全省总额的22.7%,项目个数、金额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受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通报表扬。
扎实推进技改工程,引导企业技改方向。以“231”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为主攻方向,先后实施工业“双千技改”计划、“十百千”技改工程等,每年滚动实施1000个技术改造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转型升级,建立起“集群-产业链-企业-项目”四位一体发展体系。精选100个投资额度大、示范引领性好的项目,定期调度、靠上帮扶。2020、2021年开展了两届工业“十佳”技改项目评选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切实强化项目服务,推动企业扩能提质。2020年9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技术改造服务商联盟,入盟供应商50余家。2020年10月,成立市工业行业博士人才联谊会,组建了70多名博士、高级工程师等参加的本地智库。按照“一县一案、一业一策”要求,召开13场智能化、绿色化技改现场会,对接技改需求800余个,为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技改提供了强力支持。
2020年,市财政列支5亿元,在全省率先设立工业技改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投资入股、阶段性持股、适时退出的方式,变无偿补助为资本金注入、变“奖补”为“股权”,引导县(市、区)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形成了广泛支持参与技改的良好局面。
今后,我市将全面落实好设备奖补、技改贷、基金扶持等政策,积极推进技改项目建设和“十佳”技改项目评选,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更好助力制造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