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习言道丨习近平为何再答“谁来养活中国”?
2022-03-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编辑:李玲
  •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题:习近平为何再答“谁来养活中国”?

      中新社记者 马学玲 黄钰钦

      谁来养活中国?

      这是全世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9%,却要养育世界近20%的人口。

      这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一直关切的问题,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

      3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答此问——“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今次,习近平为何再答“谁来养活中国”?

      “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特别是对“种不如买”的论调,习近平直言,“说得很轻巧。土地现在不种大豆,不种玉米,不种棉花,到时候国际市场不好了咱们再种过来,谈何容易啊!没有三五年能转过来吗?”

      粮食国际市场一直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粮食危机不时成为全球舆论焦点。联合国粮农组织曾警示: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飙升至五年来最高水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中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习近平这些年时常叮嘱、时常告诫。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正如习近平所指: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

      “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说。

      然而,放眼广袤粮田,一些现象却令人心痛。有的没有扛起菜篮子、米袋子的责任,有的地方在耕地占补平衡上弄虚作假……一条条梳理,习近平神色凝重。

      “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这些孩子。过去谁没饿过肚子?但人很容易健忘。”习近平一一点明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存在的误区,告诫“决不能把工业化变成无粮化”,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崽卖爷田心不疼’。”经历过陕北黄土地上贫苦日子的习近平说。

      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

      透过习近平再答“谁来养活中国”,外界也清晰听到——“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绝对要靠自己”。(完)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