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我向总书记“晒”家常】咱村种起了药材,阿婆笑了
2022-03-05 来源:央广网
  • 作者:编辑:高源
  • 编者按: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和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听民声、话家常。每一份问候与嘱托,都满含关怀与期待。

    2022年全国两会,央广网推出特别策划《我向总书记“晒”家常》,讲述基层代表委员牢记嘱托、履职参政的故事。


    讲述人:程桔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大市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是我第五年参加全国两会。要说印象最深的一次两会,还是2020年那一次。

    当时,因为疫情,全国两会由三月延迟到五月才开。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湖北代表团。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总书记,我真是太激动了。座谈中,他非常关心我们湖北人民,关心全国人民,谈了很多疫情后的重建工作,字字恳切。我们听了心里都暖暖的。


    程桔(左)和村民交流(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人民”也是我履职工作的关键词。

    作为大市村党支部书记,我要做的是怎么做大村集体经济。我们搞了龙虾养殖基地、绿色产业基地、光伏发电站这几个产业。

    去年,我们村新增了300多亩药材基地,村民们利用闲暇时间到地里出工。60多岁的刘阿婆一天的工资是百八十块钱。女儿出嫁了,儿子儿媳到深圳打工,阿婆两口子留在村里带孙子。平时,她就种着一亩地,刮风下雨时,卖菜钱都不够搭车。现在有这份工,她挺开心的。

    去年,我还跟大家一起清理了大古树旁的杂草,建一个休闲广场,大伙没事就到这边跳跳舞,活动活动筋骨。古泉眼边上搭了个凉亭。家家户户的柴火也不乱堆在门前了,我经常和村委会的小伙伴们上门帮忙整理。我想的是,一点点修整,村里整洁,大家住着舒服,还可以为以后搞乡村旅游打好底子。


    湖北咸宁大市村(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上,总书记说,他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听了这句话,感觉很亲切。我们大市村山多地少,河道弯曲,早些年发展落后,年轻人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8年前,我还在广州做平面设计,反倒跑回来了——确切说,是被老人劝回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带大家一起奔小康。



    程桔(中)在车间(受访者供图)

    就像总书记说的,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青春,我觉得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难得机遇。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好,让更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来,让孩子能在父母身边长大。

    今年年初一场大雪,压坏了附近一个村的千亩大棚。我看着好心疼。我们偏远农村产业基础薄弱,抗灾害能力也弱,稍有不慎,血本无归。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要把咱老百姓的心声带到会上去,建议国家多给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一些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帮我们招来一些企业,让村里的产业更丰富。

    监制:王薇 赵净

    记者:陈锐海

    海报:张慧玲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