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彤
我们站在村头,望着远处辽阔的稻田,一直延伸到天边,锦缎似的风拂过冬日干脆的草梗,展露出大地的原貌。
市派驻村书记屈道宽说,看吧,这里的稻田和任何地方都不一样,平坦的土地上没有田垄,种子撒下去,便恣意地在属于自己的独特天地间慢慢拔节,郁郁生长,出产了绝无仅有的优质稻米。
这里的扶贫工作亦是如此。在乡村振兴希望的田野上,山东省鱼台县谷亭街道汪庄村,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道。
汽车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一路向前,在华北一月苍莽天色与粗犷黄土的映衬下,家家户户屋顶的光伏面板显得格外耀眼,道宽书记指着窗外的太阳能板说:“这就是光伏扶贫。”
家家户户房顶的光伏板,是这里光伏扶贫几乎全覆盖的最好宣言。光伏发电的收入归集体所有,而在光伏精准扶贫的政策下,其分红可以精确到每一个贫困户。屋顶的一方方光伏板,撑起的是汪庄村人民群众希望的蓝天。
在村委会,我见到了支部书记刘玉峰。他挨家挨户地解决完问题后,风尘仆仆地出现。基层无小事,汪庄村的村干部们从不忽视每户人家的诉求。
与这片土地上许多村庄一样,劳务输出是这里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如何安置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又如何留住人才,进一步防止村人才外流,是个重要课题。经过多番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经济是不变的课题,村中分布的几个工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干部们关注的焦点。
汪庄村手工业生产部门规模适中,但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工作问题。“许多女同志就在草编厂,服装加工厂上班”,刘玉峰介绍说:“有了收入,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单位离家近,出行方便又安全。”手工编织,是汪庄村的一大特色,从草编到柳编,都是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提到这里,村干部们更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告诉我,这些产品都会出口,是质量和产量都能得到保证的。但同时,敏锐的道宽书记还意识到,仅仅是粗加工,虽然能发展村经济,但对于减少人才外流还远远不够。“在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引进或就地开发上下游产业形成集聚,这样就能直接出口半成品,利润也随之翻倍,附加值一高,产业势必发展得更好,人才也能留住了。”
深加工仅仅是起点,在村里办厂的年轻人,还想乘上互联网的东风。作为高端品牌的代工厂,村里的收纳箱加工厂也受到了干部们的高度关注。成品滞销怎么办?原创品牌怎么做?厂长想到了电商和直播带货,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门路和方法。村里在充分了解了相关情况后,认同了这条路的可行性,立即为其提供了相关培训课程和较为成熟的电商模版,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加工厂的电商转型之路前途光明。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汪庄村一直坚持贯彻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完成出色。村办事处门口,一直公开着村干部任职情况;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接受监督,运行和组成状况全透明。民主制度落实好,党旗在乡村振兴的一线高高飘扬。
这是一方希望的田野,在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等待她的将是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2021级外语学院德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