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今日热点 >
《文史哲》杂志主编在央媒发声: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
2022-03-01 来源:央媒看山东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2月28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头版位置刊发报道《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文史哲》杂志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在文章中阐述,“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这是《文史哲》杂志承担的重大使命”。

    微信截图_20220228064252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向总书记说说我这一年③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不平凡的2021,我们经历并见证着太多美好的故事。

    对《文史哲》杂志来说,2021年还有“喜上加喜”的一件事!创刊70周年之际,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回信既有对期刊的肯定,也有对杂志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面向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现状提出了希望。这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史哲》杂志在文章的选择、学术尺度的坚持和办刊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强化了有关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案例等方面的研究,大大增加了“文明互鉴与中国道路”栏目刊发的频率,致力于把中国道路置于不同文明之间对现代化共同探索的研究上来。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华岗在创办《文史哲》杂志时提出“每期杂志都要有一个新面孔”。如今,随着学术界代际交替的完成,学界主力军已经变成1980年前后出生的学者,我们愿给他们提供平台和支持,让学术界的后继力量走向前台。在编辑部内,三分之二的编辑是80后,这使得《文史哲》杂志拥有更多新鲜血液、充满生机活力。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这是《文史哲》杂志承担的另一重大使命。中国从来不缺让人热血沸腾、感动至深的故事,而应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文史哲》杂志英文版做了有益尝试,从之前的每年两期到今年增刊至三期,到2023年将发展成季刊,每年四期。我们要用更动人的故事、更有力的话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持续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成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展现中国精神内核的重要舞台,特别是开闭幕式中出现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进一步激发我们,在实现物质脱贫后,打造一种与中国道路相匹配、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提升国民修养,构建礼仪社会,让人民有教养、有操守、有境界、有品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必须更加努力。

    讲述人: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哲》杂志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

    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冯帆 通讯员刘玉洁采访整理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