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今日热点 >
好品山东丨400年的传承技艺 曹州堆绣展现永恒之美
2022-02-27 来源: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 作者:编辑:李玲
  •   几块碎布片,通过复印、剪、裁、粘、拼花等工序,在一双手中变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图,这就是曹州堆绣的魅力所在。2013年,曹州堆绣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宪堂堆绣作品

      源于辽金,一剪一粘传神韵

      曹州堆绣艺术源于辽金,奠基于元,盛行于明清,至今已有400多的历史。多以绢、绫、丝、棉麻及各种布料为原料,是刺绣技艺与唐代“堆绫”“贴绢”技艺的结合于发展。现在的曹州堆绣集中于菏泽市,形成了具有浓厚的鲁西南地方风格。

      就全国而言,有着类似堆绣的不仅仅是菏泽一处,但是,它们有的是只是在关键部位用布制作,其余部分则是画上去的,而曹州堆绣区别于它们最大的不同则是,整幅作品全部都是用布做成,立体感非常强。

      堆绣技艺曾一度失传,保留下来的只有娃儿帽、虎头靴、门帘子、牡丹布兜等一些小作品。经过多年的传承,曹州堆绣工艺发展到现在仍然保留着绘画、浮雕、抽丝、贴线等多种技法,作品色彩绚丽、对比分明、质感饱满、做工考究、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工艺性。


    刘宪堂展示堆绣牡丹作品

      庚续的艺术生命,“传承+发展”大放异彩

      曹州堆绣第七代传承人刘宪堂,仍延续先辈的技艺,不仅尽得堆绣技艺之精髓,能把平面堆绣和立体堆绣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在研究制作堆绣作品的20余年间,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堆绣精品。

      如今的曹州堆绣在刘宪堂的手中,不仅保留了堆绣原有的风格特点,更增添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特点。刘宪堂的堆绣小幅作品有所创新,融入了孝老爱亲、婚育文化、移风易俗等现代文明元素。除此之外,刘宪堂还将传统的东方技艺与西方油画结合,创意满满。


    刘宪堂堆绣作品

      2019年,堆绣牡丹和古筝牡丹、牡丹瓷等非遗产品在由故宫博物院和菏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色天香-紫禁城里赏牡丹”故宫菏泽牡丹主题展中展示。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门古老的技艺,刘宪堂将曹州堆绣搬进了校园,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免费开设培训班,在社会上广招传统技艺的爱好者。

      曹州堆绣从以前的生活必需品,转向现在的装饰品。在不断努力下,相关创新衍生品已完成开发设计,部分产品开始生产销售。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刘亚 综合菏泽文化旅游、大众网、凤凰网山东菏泽频道等)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