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精品旅游产业被列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
“如何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消费升级新趋势,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焕发生机活力?”带着这一问题,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省委专职副主委姜明,去年花了大量时间沉到基层、蹲到点上开展专题调研。
“像位于鲁中地区的淄博市博山区,与我省不少地方一样,面临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课题。近年来,当地在文旅产业上实现了大繁荣,有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是如何破题的?挖掘好这个典型案例,对于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姜明说,这就必须要深入基层一线,“蹚深水、摸活鱼”。
从博山,到淄川,再到青州,去年3月开始,姜明就和调研组成员一起去往多地开展实地调查,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度解析经验做法,并几经研讨、数易其稿,最终拿出“冒热气”“带露珠”的调研报告,确保了调研成果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总结提炼经验的同时,姜明也发现,有些地方存在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服务游客、开发市场、行业管理等方面应用不够等问题。“应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推动各地加快旅游集散中心落地运营。另外,尽快整合全省文旅资源,全面实现数据收集和互通,从全域服务、全域营销、全域管理等方面推动全域旅游再升级。”她建议。
今年省两会,她又带来了《保护与修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功能》《打造“零碳海岛”,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提案,这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部署不谋而合,“新的一年,我将更好地发挥党派履职优势,继续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