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每日一习话】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
2022-01-18 来源:央广网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怎么能使中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党和政府都在研究各种政策,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

    这段话出自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今后的发展如果走不出一条创新之路,就闯不出一条制胜之道,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就难以得到根本转变,就不得不长期忍受“卡脖子”之痛。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要摒弃旧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就必须摆脱路径依赖、丢掉速度情节,真正把培育创新意识、布局创新举措、营造创新氛围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全力推动我国发展路径从“量的积累”逐步向“质的飞跃”迈进,从而真正实现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创新之路须久久为功。坚持自主创新,关键在于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科学技术突破。只有建设一流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成果才会源源不断涌流。要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要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必须调整优化科学结构、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破除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树立科技创新的科学评价导向、投入大精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竭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本期特约专家:杨洋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