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谷常浩)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科学布局、精心谋划、展演展览等举措,打造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让文艺精品成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鲜活教材、动力来源。
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系统性,科学布局文艺精品创作。坚持规划布局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在全市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安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创作任务,严格落实《济宁市艺术创作发展规划》《关于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艺术创作生产资金投入,不断健全剧场设施,持续强化创作保障。坚持全面发动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在面上,采取上下联促、内外联动、政企联合、大小联抓等方法,调动各方力量,激发各方热情,用好各方资源,全面凝聚艺术创作最大合力,初步形成了精品剧目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在点上,对重点剧目实行“一对一”指导,特别是创新建立“三审核一答辩”制度,《荡起双桨》等5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入选数量居全国地市首位。坚持创作生产与开展演出相结合。把精益求精理念贯穿到创作演出全过程,深入一线、走入基层、融入感情,用心抓策划,用力抓打磨,用情抓提升,确保了艺术创作的高水准。2021年创排的《岁月》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四部剧目参加“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梦圆黄河滩》获山东省舞台艺术的最高奖项——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剧目”奖。《大运河》等四件作品获省十二届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
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精心谋划红色主题创作。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突出政治性抓好重大题材创作。山东梆子大戏《梦圆黄河滩》、红色题材剧《长征路上的少年军》被列入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梦圆黄河滩》以梁山县黄河滩区沙口村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为故事线索,以农村小人物的独特视角艺术地折射出大时代风貌,展现党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给滩区人民带来的生活巨变。《长征路上的少年军》以中国革命史上被誉为“儿童军”的红二十五军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红二十五军穿越敌人重重封锁,浴血奋战,在战火中淬炼成长,最终第一个到达陕北与中央军会师,完成了万里长征壮举的故事。两部剧目分别于2021年5月、7月面向市直部门单位26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集中教育,用文艺演出的形式重温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广大观众深受教育,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了浓厚氛围。
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群众性,深化文化惠民展演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项目纳入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遴选出的100件参展作品内容丰富、立意深刻,深入描绘了百年党史的恢宏画卷,讴歌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情抒发了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举办了“永远跟党走”济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活动,组织全市28支合唱团3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比赛。启动了红色百年·大运流长——大运河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三年创作工程,举办了革命经典歌曲传唱接力、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庆七一·百年华诞”书画展、红色记忆摄影展、“中共党史上的第一”特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