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以后,年味也浓了起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春节序曲的第一个音符。就像吃大餐之前的开胃小菜,腊八粥并不起眼,却也精致。
腊八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熬制,但准备工作却要提前两三天。小的时候,每当进入腊月,妈妈就开始准备熬制腊八粥的食材。北方地区有的是小米、玉米,各家各户也会种上一些绿豆、黄豆什么的,但像大米、花生、红豆、黑豆、红枣这些,就要跟街坊邻居交换了。
可能今年你家种了花生,我家种了红豆,这样换一下,既互通有无,也换热了乡亲之间的感情。但是像莲子、桂圆、薏米什么的,还是要去集市上购买。
腊八之前的集市,也是非常的热闹,与现在各种食材混在一起出售不同,过去摆摊卖食材的都是单一的。卖红枣的就卖红枣,卖桂圆的也只是卖桂圆。妈妈拉着我的手,在各个摊位之间辗转,我更是乐此不疲。
等买回来食材,妈妈会认真地挑选,我写完作业之后也来帮忙。红枣需要剜核,桂圆需要去皮儿,花生要挑选饱满的,各种豆子要泡在水里,大米和小米也要过水洗净,然后再晾干。
妈妈坐在小板凳上,我蹲在她的身旁。每挑选一种食材,她就讲解这种食材生长的地方,大概的产量,煮熟之后的味道。尽管有些食材没用上,经过妈妈的巧手,又成了别的饭菜回到餐桌。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晨,外面的天还黑黢黢的,妈妈就悄悄地起床了。一想到马上就能喝到腊八粥,我的睡意也没了影踪。我趴在暖和的被窝里,一会儿听到妈妈在外屋舀水的声音,一会儿听到妈妈开门,然后把柴禾放到地上的声音,一会儿又听到各种食材纷纷入水的声音。
过了约摸有半个小时,我看到蒸腾的热气从外屋门帘的缝隙往里屋蔓延。慢慢的,里屋和外屋的屋顶上,都弥漫着越来越浓的水蒸气。又过了一会儿,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睡意再次袭来,我进了梦乡。
在梦里,我看到锅里先是翻着浪花,后来越来越粘稠,最后咕嘟咕嘟在锅里挣扎。正要拿起勺子搅合一下,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把我吵醒。窗户外面已经开始泛亮,我一骨碌爬了起来,穿好衣服来到外屋。
灶膛里的火刚刚熄灭,有烧到一半的玉米秸被泼了水,刚才妈妈的咳嗽,就是被它呛到了吧。这个时候,弥漫在屋顶的水蒸气早已下去,只有锅盖边儿上的一点儿细缝儿,还有水蒸气在往外冒。香气也随着丝丝缕缕钻进鼻子,沁到肺腑里,让人舒坦得无法形容。
等到水蒸气彻底下去,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满满一锅的腊八粥就熬好了。妈妈给每个人盛了一碗,再配上妈妈腌制的白萝卜,好吃得简真能把碗舔下一块来。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多年,每到腊八节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妈妈熬腊八粥的情形,多想再喝一碗妈妈亲手熬的腊八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