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乡县着力于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问题,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金乡累保金额达到13.6亿元,本年新增9.95亿元,在保金额达到10.33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全省第三个农担业务在保金额超10亿元的县市区。
突出发挥“撬动”作用 提升政银担“放大倍增”效应
金乡县积极将致力于做好对辖区内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作为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农担政策工具作用,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三农”。
一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设立“鲁担惠农贷”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元,实行“委托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按照6:2:2的风险补偿机制,即省担保公司、县政府、合作银行按比例分级负担。在贷款出险、农担公司进行代偿后,由县财政从保证金专户中将代偿资金汇划至省农担公司。
二是逐步完善农政银担合作机制,推动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联动,一体化运行,加强对农担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确保县、乡农担工作有人做,常态化,不断线;
突出发挥“精准”优势 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以来,围绕济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百亿农担”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有效衔接当地乡村振兴规划,进一步聚焦、优化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联合体、全产业链服务方案,努力实现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更大力度赋能乡村振兴。
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70余万亩,带动周边种植200余万亩,拥有大蒜储存加工企业800余家,大蒜冷藏加工能力超过300万吨,产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总出口量的7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五大中心,2017年成功争创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进一步破解大蒜产业融资难、贵、烦问题,金乡办事处将原有的《金乡县大蒜及蒜制品优势产业集群》合并优化为《山东省大蒜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并于今年4月份旺季来临之前落地,简化了受理流程,降低了准入门槛,大大增强了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针对大蒜及蒜制品仓储这一特殊场景下的融资难题,济宁管理中心、金乡办事处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银行共同深入场景,进行全方位调研,优化形成了《金乡县大蒜及蒜制品仓单质押类业务担保服务方案》,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截至目前,金乡县涉蒜农担贷款700余笔,金额近8亿元,覆盖大蒜种植、购销、加工、储存、出口及蒜制品加工、储存、购销等各领域,使农担业务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突出发挥“科技”赋能 实施政策入户做好客户直通
金乡县高度重视“客户直通”业务模式的推广工作,把政策宣介、需求对接与客户直通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与政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把分散性对接活动和系统性数据引流结合起来,积极获取政府部门、政策保险、农村产权等方面数据资源,不断提高数据中台的数据维度,细化数据颗粒度,以提升客户直通系统的获客引流能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响应速度,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话语权、选择权、主动权,构建客户和银行双向选择机制,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
金乡县大力实施政策入户工程,累计印制“客户直通”海报100余份及大量宣传折页,分别摆放至各镇街为民服务中心、经管站、重点农业村庄村委会等处,结合“整乡推进、整县覆盖”的工作模式,在全县所有农业乡镇开展政策宣介及培训活动10余场,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将农担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提高政策知晓率,摸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为高效精准服务打下基础。“客户直通”活动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有167个客户通过扫描客户直通二维码申请农担贷款,其中83个客户成功获得信贷担保支持,金额10541万元,另有已批复客户12户,金额2067万元,发放户数和金额均位居全市第一位,全省第二位。(通讯员 田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