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济宁经济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被誉为“鲁南明珠”、“齐鲁灵秀”。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微山县煤炭及相关产业占国民税收的比重较高,优势传统产业层次低、效益低,新经济规模偏小。伴随着严格的环保制度、生态红线制度的实施,生态环保标准日趋严苛,对微山县项目建设的各类制约更加明显。煤矿关停、池塘退养,可用财力大幅减少、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煤炭洗选、交通港航等相关产业受到巨大冲击,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除了装备制造、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培育壮大,渔业建设提档升级成为微山县助推新旧动能的突破口。

微山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财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促进渔民增收、提高渔业质效为目标,全力推进南四湖渔业退养补贴发放工作,加快构建生态渔业养殖体系。2019-2021年,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18.2亿元,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区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统筹整合资金3.6亿元,确保渔业退养补贴发放、生态标准化池塘升级改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涉渔工作顺利开展。

一、绿色发展,坚守生态保护底线。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截至2020年底前,微山县累计完成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3.87万亩网箱网围和18万亩核心区、缓冲区池塘养殖退出工作,累计支付退养群众2019年至2021年三年生态补偿及地面附着物一次性补偿资金2.6亿元,圆满完成县域内退养任务。持续开展南四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连续16年不间断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放流各类优质鱼苗3亿余尾,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微山县水产养殖品种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目前形成以大闸蟹、小龙虾、乌鳢、南美白对虾、鳜鱼、甲鱼、泥鳅等名优品种为主,名特优养殖占养殖总面积的74%。

二、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养殖体系。统筹整合中央渔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中央财政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000余万元,支持开展渔业生态健康养殖。一是建设封闭式渔业园区,设置养殖尾水净化区,实现外封闭、内循环,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园区化管理。二是在高楼、南阳、张楼、西平、留庄等乡镇发展稻(藕)虾综合种养,支持土地流转,开展高标准、规模化养殖改造,培育壮大渔业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目前,全县稻(藕)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到2.75万亩。三是开展设施渔业养殖基地建设,拓展养殖空间,提升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现已建成设施渔业养殖基地4处,占地面积4250亩。截至目前,微山县已建成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处、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处、省级现代渔业园区4处、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1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处。

三、品牌培树,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坚持渔业特色品牌培树。构建“济宁礼飨+微山湖”品牌服务平台,连续举办微山湖“大闸蟹文化节”“小龙虾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提升“微山湖”渔湖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县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2017年浙江大学评估“微山湖”品牌价值已达43亿元。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壮大水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开发方便快捷的水产加工食品,发挥水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的作用。坚持特色旅游、特色餐饮、特色活动一体推进,积极发展垂钓比赛、互动摸鱼比赛等渔家项目。目前,微山县拥有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处,省级现代休闲渔业园区1处。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水库,微山县为国家生态保护、南水北调供水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保护区内矿业权、渔业养殖和光伏项目全面退出后,微山县地方财政收入和可用财力大幅减少,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面对严峻形势,微山县立足实际、直面难题,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文章,以渔业退养倒逼渔业提档升级,科学规划宜渔水域,新上一批生态高效养殖项目,积极开展生态化养殖改造试点,在逆境中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蹚出了一条渔业养殖提档升级、生态化、精品化的新道路。(通讯员 张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