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在太白湖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石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期间提出的各项目标,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文明镇”、“山东省卫生乡镇”、“济宁市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等荣誉称号。
回望
镇域建设全面起势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石桥镇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入从2016年的8.66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9.71亿元,增长12.1%。2020年缴纳税企业增加到331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0家,实现全口径税收11.34亿元。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482户、1052人的脱贫任务落实,扶贫产业项目投资4个,投入扶贫资金343.9万元;累计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31户,常态化开展贫困户“清洁庭院”252户。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相继完成镇驻地改造工程、小荷花路升级改造工程、泗河堤堤防加固工程和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区治理工程;41.69公顷的北三村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项目和4.6公里的泗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已建成投用;2200亩的九曲湖抢土工程、张桥乡村振兴滨河示范区和古泗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工; 12条道路翻新以及矿外路升级改造工程均已竣工通车;完成5003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三个压煤搬迁村登丰里社区88栋住宅楼和配套设施已全部建成,高庄、朱庄两村已完成搬迁上房工作。突出抓好民生工程,“村村通”“户户通”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农村四好路新建、改建道路32.209公里,协调交通管理部门开通乡村公交线路2条;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石桥镇搬迁社区和25个村的通水;新建污水处理站3座,完成29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工程;完成农户改厕11334户,设有专人管护的公厕共计42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分制管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考核落到实处,完成1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A类村和2871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
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2019年10月,投资1000余万元的镇为民服务中心启动运行,可办理民生服务事项153项;五年来共建成标准化卫生室7个,2020年完成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82户、医保参保人数52954人,参保率99.7%;建立健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明实践所33处,开放农家书屋33个;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机构、人员、资金、责任“四落实”;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镇级“和为贵”治理服务中心和村级“和为贵”调解室35个,培育形成道口村“党员巷长”、苏庄村“党建统领”等5个品牌调解室,2020年调解完成各类纠纷60余件。
展望
社会经济高质发展
群众生活幸福和谐
十四五期间,石桥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以及区(党工)委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三年拉框架、五年见成效”副中心建设目标要求,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文化活镇”战略,不断筑牢党建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现石桥镇高质量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到2025年全镇生产总值五年平均递增10%,全镇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财政实力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
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基本耕地得到更有力的保护,乱占耕地情况基本杜绝,乡村振兴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面向前推进;生态产业建设不断加大,生态屏障更加坚实;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不返贫,防范大病、大灾致贫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增强,社会应急体系基本健全,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显著进步。(记者 武旭 通讯员 武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