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武部要建设军史馆,征集展品成了头等大事。按要求,展品要和本地军事有关,于是,这件事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政治工作科袁干事的身上。
那天,政委专门把袁干事喊了去,对他说:“咱县是革命老区,经历战争的老同志很多,你要多上门跑一跑,他们那里可能有很多有价值的物品。”
袁干事和基层武装部、退役军人服务站联系,列出了一份名单,开始上门走访调查。但让袁干事意料不到的是,因为时间久远,不少老战士已经去世,而且,经过多年来各部门的多次征集,老同志手中的纪念章、奖章已经很少了。这样的话,本地特色就不够突出了。
几天过去,袁干事有些急躁。那天在张老家镇走访时,镇武装部长老杨说:“小时候听说,俺杨庄村的孙老汉曾经受过宋司令员的表扬,还得过奖章。不过孙老汉早已去世,只有他的儿媳和孙子还在家。你要有时间,咱可以去看看。”听到这个线索,袁干事太高兴了,赶紧拉着老杨去了孙老汉家。
不巧,孙老汉的儿媳跟着小儿子去省城两个月了,只有大儿子刚子在家。听了袁干事的来意,他翻箱倒柜找到了一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地解开,露出了一枚带有头像的铜质五角星奖章。袁干事小心翼翼拿起这枚造型特别、包浆熟美自然的奖章,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翻来覆去地端详着,奖章正面有领袖的头像,背面是“群英奖章 冀鲁豫边区行署赠 民国三十四年二月”的字样。对本地历史颇有研究的袁干事震惊了,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也就是1945年3月冀鲁豫边区颁发的“群英奖章”,是颁发给各条战线模范人员的,总共发放了267枚,因此弥足珍贵。
听说袁干事是为建馆来征集的,刚子不干了,“这个奖章是当年我爷爷用命换来的,是宋司令亲手给他戴上的。前段时间,有个下乡收古董的来看了,要给我一万块钱,我都没卖,哪能随随便便送出去!”
袁干事好话说了一箩筐,刚子不为所动,只好跟老杨悻悻地走了。虽然征集未成,袁干事还是心心念念地忘不了这事,借着业余时间,他又两次登门找了刚子。但后来,刚子说啦,这是俺家的传家宝,你想要也容易,给你个面子,至少拿一万块钱来。这就让袁干事犯了难,且不说没有专门的征集经费,自己就是想买,也要掂量掂量。这件事就这样放下了。
过了一段时间,刚子给袁干事打来了电话。没想到的是,刚子准备捐献那枚奖章。袁干事半开玩笑地说:“你把传家宝捐献了,家人不怪你吗?”刚子说:“这就是我老母亲的意思,老母亲从省城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后,还责备了我。她说,你爷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这是党给他的荣誉,如今,把他的荣誉捐献出去,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的历史,起到的作用比在咱家要大,这也是传家宝最好的归宿。” 袁干事听了,心头不禁涌起一阵热浪,放下电话急忙出门,他要去探望未曾谋面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