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代代亲人联系在一起的,是血亲血脉;亲人之间的联系,总有一根看不见的纽带。这根纽带,让我们多少年魂牵梦绕着。
把所有亲人聚拢在一起,无论逝者离开了多少年,假如不知逝者魂归何处,后人至死也不会心安,他们将会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不放弃地去寻找。
因为,找不到亲人的感觉,就像扎在心里的一根刺,想起来,就被刺痛一下。而这心痛,终因我们家母女三代人找到了英烈安息的地方,于是化作了永远的欣慰……
故事要从抗日战争爆发时讲起。当时,我姥姥张鸣启的爸爸张九路,在泰安是个进步人士,在同共产党人的交往中,非常敬仰共产党,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我的姥爷王堃是八路军,又长得一表人才,能写会画,姥姥的爸爸就把自己的二丫头许给了他。姥姥是基督学校毕业的学生,是有文化的女子,俩人情投意合,便结为连理。
姥姥的爸爸常给姥爷开玩笑说,我叫张九路,你是八路,所以我们是一家人。姥爷和姥姥结婚后,共同在泰安从事革命工作。姥姥做小学教员,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革命道理,教孩子们唱进步歌曲,俩人琴瑟和鸣,和谐恩爱。后来有了我妈妈,她是八月十二出生,正赶在中秋节前夕,姥爷给妈妈取名叫桂馨,应该是桂花馨香之意。在我妈妈不到一岁的时候,因为组织的安排,姥爷就离开了泰安,而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我的姥爷在一次与日军的血战中牺牲了。姥姥接到的通知,只知道牺牲时的战况非常惨烈,几十个战士血肉模糊,分不清谁是谁。战斗结束后,还是当地群众自发掩埋了他们,把他们几十个人埋在了一起,做了简单的标志,其他事项一概不知了。
侵华日军极其残忍,他们占领泰安后,血洗了进步人士。我姥姥的姐夫受我姥爷牵连,被日本鬼子的狼狗活活咬死,家里成年男丁几乎无一幸免。为了避难,姥姥带着一家女眷和孩子,从泰安步行翻过高山大岭,来到济南安顿下来。因有姥爷的一些老战友,所以知道姥爷牺牲在泗水一带,具体在哪真得不知道。
解放后,姥姥一直在寻找姥爷的牺牲地点,还多次通过老战友的引荐,到泗水民政局等地寻找,但一直查无此人。直到2012年我的姥姥94岁过世,也没有找到姥爷的墓地所在。带着遗憾,性格坚强的姥姥走了。但这件事,始终是家里人的心病,特别是我的妈妈、烈士的女儿王桂馨。
2016年底,我妈妈得了一场病,不知为啥,总是念叨着找他爸爸。听着妈妈的絮叨,我们心里非常难受,这么多年都没有找到,还能找得到吗?2017年3月,春暖花开了,我和爱人决定带她去泗水再找找看。
带着妈妈,我们来到了泗水烈士陵园。据妈妈说,前几次找的时候,都是在这里祭祀的。我们跑遍了整个陵园,看遍了烈士墓碑上的名字,都没有!我妈妈已是八十岁高龄,居然像个小孩一样边哭边说:“我爸爸的坟找不到了,找不到了!”我的心里难过极了!
就在这时,守护烈士陵园的老人说,里面还有一间屋,平时没有人进去,你去那看看有没有?我拿了钥匙,和爱人去了那间屋子,是爱国教育基地的一个小展览馆。我们一并走进去的,当我一脚迈进里屋,展板上的文字让我眼前一亮:小山战斗,记载得清清楚楚,虽然王堃写作王坤,我们依然断定这就是姥爷,激动得我心怦怦直跳。
我急转身跑出来,把我妈妈叫了进去。但是当我们继续查阅下去,在烈士名录中,依然没有发现王堃的名字。护陵人说,烈士名录记载的都是泗水当地的英雄。姥爷是安徽人,所以,名录上没有。
这次虽然没有找到姥爷牺牲的具体地点,但是知道了他牺牲的大致过程,寻找有了很大进展,那我们还要继续,要去邹城东部山区的小山看看。2017年4月4日,清明节。我和爱人开车去往邹东田黄镇小山,我们要实地看一下小山战斗的地址,看看究竟有没有网上描述的石碑。
从济南上京沪高速,再转日兰高速,至泗水下高速走省道,九十多公里,终于到达小山脚下。一座非常僻静、峻秀的小山,不高却巨石林立、杂树丛生,有东、西山头,统称小山。明明是非常陌生的山峦,却为何感到那般亲切?仿佛是梦境,却又是眼前的真实情景!
我们开车来到了小山脚下,很多施工人员正在修建一座巨大的石碑。一打听,修的正是小山战斗纪念碑。当时,我们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1939年到2017年,78年了!瞬间,泪水湿透了我的双眼,仿佛姥爷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
为了验证山顶上是否有碑,我们打算爬上去,上山没有路,只有放羊人走的羊肠小道。山上,当年四支队官兵垒筑的石头工事依稀可见。莫看这是个极平常的小山,道路相当崎岖难走,爬上去是很吃力的。
下山后,当地人指认了当年埋葬烈士的位置。我们烧了纸,祭奠了姥爷的英灵。姥爷是共产主义战士,我们是用最朴素的礼节表达我们的思念,算是对姥爷灵魂的告慰吧!令我们欣慰的是,快八十年了,历史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当地政府没有忘记他们!
寻找烈士墓地有了线索,我们更有信心了,决定继续寻找。女儿的大学同学在邹城,他到邹城民政局询问,那里的同志及时联系了我,确认了王堃烈士的线索。我们非常的感激,等待墓碑的修成。期间民政局的同志也是多次联系我们,询问烈士生前的一些情况。
2019年5月3日,我陪护着八十多岁的老妈妈,来到小山战斗纪念碑下,给姥爷和他的战友敬献了鲜花。妈妈终于找到了他父亲埋葬的地方,这里应是最初的埋葬地,新中国成立后,忠骨移入了邹城烈士陵园。
妈妈不再念念叨叨找不到她的父亲了,她和她母亲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也了却了她们一生的心愿。一件事,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这一切,还要感谢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记录革命历史的人。
那天,镇人大主席、镇党政办主任冯贵雨同志,镇志主编贾庆斌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不辞劳苦,陪我们上山祭祀了烈士英灵,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小山战斗的情况,这让我们感动不已,终生难忘。
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总想要说点什么,作为烈士后代,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的强烈愿望和光荣使命时时激励着我们。烈士的英雄形象,寻找红色印记的全程,都在我们心中渐渐清晰起来。每每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小山战斗,我的耳畔犹然响彻着那子弹的呼啸和英雄们气吞山河的呐喊……
今年寒衣节,我又去了小山。离开后,冯贵雨同志发微信说,他也去了小山,以寄托对王堃等83位烈士的哀思。我们虽然擦肩而过,但我心中久久地感到无限温暖,真得很感谢他们在寒衣节这个日子里,竟也深深怀念着我的姥爷,惦记着这些英雄们。当地的中小学师生们,也在清明节这天登上小山,祭奠烈士。但愿,姥爷和他的战友们地下有灵,他们一定会很欣慰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红色中国何处不是家!姥爷,您和您的战友们,就在这块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沃土上安息吧!
①烈士亲属在小山战斗纪念碑前合影
②王堃烈士遗照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