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文明城市,济宁始终以文化底蕴润泽城市文明,以美丽济宁扮美城市文明,让文明新风持续在百姓心底拂润、在城市处处传递,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奏响济宁特色的新时代“文明乐章”。把文明元素有机融入到城市软硬环境之中,让崇德向善、文化厚重文明之花在孔孟大地上处处开放。
以厚重文化塑造城市之魂
冬日的上午,室外寒冷彻骨,而在任城区粉莲街社区的“运河书屋”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安静祥和,这里有孩子也有成年人,他们或在看书,或伏案笔记。这是任城区创新实施建设的“运河书屋”,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图书馆、阅览室”,将文化基因的触角扎根进城市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济宁市打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文明品牌。坚持文化特色,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创建新路径。立足济宁实际,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凸显亮点特色。发挥以文化人作用,研究起草《济宁市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工作方案》,大力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实施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和“济风儒韵”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推广任城“运河书屋”、兖州“端信书屋”模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
今天的济宁,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走进任城区阜桥街道小闸口社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充满中国风文化元素的老济宁手绘画跃然小区围墙之上,吸引众多居民驻足观看。从传统文化汲取文明营养,靠文化提升居民品德。创城过程中,像小闸口社区这样的做法比比皆是。
作为创城主战场、主阵地的任城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道德新风紧密结合,用厚重文化潜移默化提升居民素质,打造城市气质。同样的,在济宁全域范围内,一幅幅清新别致的公益广告、一处处设计精致的景观小品、一面面别具特色的文化墙面,成为整个城市随处可见的“文明点缀”,他们与城市融为一体,持续散发着道德文化芬芳。
以文明化人树立文明新风
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美而荣。人,是创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济宁市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培养文明意识、形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汇聚形成向上向善、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道德楷模表彰、公益集市、非遗项目体验、拍摄全家福、趣味运动会……今年任城区所举办邻居节已经是第十六届。作为全区人民的共同节日,邻居节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载体、增进新型邻里关系的有力抓手,已成为任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
不仅是在邻居节上,在济宁城的各个社区里、楼宇之间,闲暇的时候左邻右舍们就会围坐一起,一张小茶桌,几张矮板凳,坐着喝茶就能把难题解了、把难事办了,欢声笑语间和谐的邻里关系让城市更有温度。这样的“流动茶桌”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小基地”,更是创新基层自治、联系服务群众的“小切口”。
崇德向善之风如同春风化雨般深入人们心中,这也正得益于我市持续不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榜样示范带动。今年以来,我市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发布优秀志愿服务项目33个。深化典型选树,推出“善行济宁”主题宣传品牌,4人入选全省道德模范,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彰显儒家文化优势。培育“母子传承国学” “圣地诵家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95个,推进 “美丽庭院”创建、文化惠民、移风易俗不断深入,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99.83%。大力弘扬孝老爱老文化,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家风家训传承等系列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206处。
现在的济宁,文明礼让、微笑服务、志愿奉献、慈善捐助、孝老敬亲、邻里和睦……暖心的一幕幕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大街小巷;“公筷公勺 文明用餐”“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等一系列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助人为乐的“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最美”现象在城乡大地绽放,市民的一言一行都浸润着文明的样子,不断提振市民“精气神”。
以人民满意作为最终目标
让人民满意才是最终目标,创建文明城市也永远在路上。济宁将拿出不松气、不歇脚的气力,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拓展创建领域、提升创建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奋力书写新的时代“文明乐章”。
下一步,济宁将坚持由外延向内涵转变、由“突击抓”向“常态抓”转变、由“盆景”向“风景”转变、由“跟跑”向“领跑”转变增强文明创建实效,深入实施道德风尚培育、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治理提质、城市品质提升等七大工程,努力实现包括全面文明、全体文明、全域文明、全程文明的“四全文明”,在更高水平、更大广度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今天的济宁,一座座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一条条背街小巷得到整治,一座座农贸市场更加干净舒适,一幕幕凡人善举正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未来我们还将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在强化思想引领上走在前。在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理论宣传普及上下功夫,面向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深化“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和“习语润儒乡”系列宣讲活动,大力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在弘扬时代新风上走在前。在抓实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上求突破,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文明风尚入脑入心;聚焦文化赋能发展,在推动文化“两创”上走在前。突出济宁文化底蕴丰厚的独特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干部政德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城市发展各领域,着力做强儒学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旅游名城、提升优质文化服务。
创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对全国文明城市的不懈追求,已经延展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未来我们还将聚焦精细科学管理,在优化治理效能上走在前。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城市体检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提升精细治理能力,完善依法治理手段,构建各级各部门单位协同联动的城市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形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格局;聚焦人民满意标准,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走在前。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物业管理、小区环境、市场秩序等实际问题,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将创建工作做成民心工程、幸福工程、满意工程;聚焦全域协同推进,在共建共享上走在前。加快推进文明创建从中心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地区拓展,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三大任务,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带村的全域创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