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大道跨宁安大道主线正式通车
鲁南高铁济宁北站建设完工
济医附院太白湖院区揭牌启用
济宁学院附中红星校区投入使用
济宁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共建共创幸福社区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扫出美丽城市
城市管理精耕细作
背街小巷靓起来
老旧小区焕新颜
文化新地标——济宁市文化中心
掌上济宁讯 今年是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开局之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创建,深入推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为增强城市功能,凸显城市特色,让硬件真正“硬”起来,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为民惠民,下大气力提升城市设施和服务水平。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建成海绵城市24.46平方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84.7公里;新增口袋绿地、口袋公园9处。实施城市体检行动,整修路面、人行道13.8万平方米,更换各类井盖3245处,新建、维修公厕269座,基础设施常态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实施飞线、废弃线杆和大型楼顶广告系列专项治理行动,让“城市天际线”更加晴朗明亮。大街小巷经过持续不断地基础设施改造,环境焕然一新,颜值大幅提升。
道路是城市的命脉和发展的基础。济宁新机场项目有序推进;鲁南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车、曲阜至菏泽段通车日期日益临近;“大二环”、枣菏高速、董梁高速、太白湖互通立交、临菏路交通疏解工程、济宁大道西延及一大批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大中修项目相继完工通车。同时,我市还在不断优化交通秩序。城区内部,对古槐路、建设路、太白楼路等主次干道进行拓宽改造。打通断头路7条,渠化改造交通路口6处,新建公共停车场12处,施划机动车停车位27050处、非机动车停车线26.7万米,疏堵保畅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施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开展“小黄旗”警示教育12725人次,交通秩序更加规范,市民出行环境更加安全畅通。
社区焕新颜,居民合家欢。近年来,我市坚持顺应市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期待,不断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2个,通过大片区、跨片区统筹整合闲置资源,配齐服务设施,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出台《济宁市物业管理办法》,开展物业领域“大排查、解难题、暖万家”专项行动,让群众住的舒心、住的满意。
一项项温暖人心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启用,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市容整治活动落到实处,城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如今的济宁,道路更加平整,绿化更加葱茏,空气更加洁净,环境更加优美,城市也正向着更宜居、更便捷、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记者 刘项清 刘建新 杨国庆 陈硕 本报通讯员 郭刚 马骏 李勇 李庆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