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村庄规划多维度探索
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
2021-12-09 08:45:02 来源:掌上济宁

掌上济宁讯(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郭朝阳12月7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为落实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引领作用,该局立足我市山水特色和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村庄田园和乡风乡情,统筹全域镇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与特色化,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及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共组织编制478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其中有5项成果入选全省村庄规划优秀案例。

连片开展村庄规划,在现状土地利用基础上,结合资源承载力和建设适宜性评价,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整合同性质零散用地,引导形成“生态空间向山水集聚,生活空间向中心集聚,生产空间高质量集中分布”的空间资源配置,破解用地无序、农林争地、振兴无地的现实矛盾,实现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与乡村空间资源的有效匹配。

同时,提炼文化底蕴要素,彰显乡村特色。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时代特色,将村庄规划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现代化生活元素有机融合,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取当地民居的特色符号,分类进行建筑引导,留住乡土民居的“形”和“魂”,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

另外,按照《济宁市镇村生活圈配置导则》中对镇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要求,以人为本,以提升居住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目的,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结合不同的村庄现状与规划定位,完善不同层级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高利用率和经济性。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