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确立”的理论品格与时代必然
■ 陈钦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提出的“两个确立”,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符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强烈的时代必然性,对我们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准前进方向、战胜风险挑战、领航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两个确立”契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品格。“两个确立”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无产阶级领导权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列宁指出了巩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的必要性,指出“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就不能持久”;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主的必要性,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邓小平提出中央要有权威,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两个确立”的重大论断,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注入了新内涵。
“两个确立”承接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心民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诸多风险挑战,取得了“打虎”“拍蝇”“猎狐”及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胜利,全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空前提高。“两个确立”经过实践的检验,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全党的共识和人民的心愿。
“两个确立”因应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指出:“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干成伟大事业,干成伟大事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抓好伟大工程。抓好伟大工程,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充满风险挑战,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残酷性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坚定不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只有坚持“两个确立”,才能因应开展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才能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张连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中积累的重要经验,也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守正固本,又要锐意进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业态、体裁、形式、内容、方法、手段与时俱进;同时,要对错误思潮、不当言论进行旗帜鲜明而又有理有据的反驳。特别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等问题,必须讲透彻、讲清楚、讲明白。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洞悉规律,又要讲究方法。“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善于把握规律,正是我们党领导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途径。在各种重大斗争中,尤其是支柱产业、高新产业、三农产业、国有企业等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内,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做到谋子之前先谋势、着眼全局看局部,精准把握斗争进程、判断出招时机,找准靶心、一击即中。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扛稳责任,又要筑牢阵地。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强化使命担当。把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筑牢传播正确、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同时,要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打造更加风清气正、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实践创新,又要理论创新。当今世界,技术革新与发展在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回答好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才能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活度,让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不断焕发出时代魅力。
(作者为高新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
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
■ 李文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贯穿党的历史,是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奋斗不息,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用事实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政党、是具有强大领导力执政力的政党、是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政党、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顾党的百年征途,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我们党才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才能让百年前驶入惊涛的小小红船化作今天破浪而出的巍巍巨轮,才能让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如今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上保持定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讲师团)
伟大的创新 崭新的飞跃
■ 刘焕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既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各方面基础和经验,也面临诸多风险矛盾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执政党建设,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进一步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人类进步和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面对上述种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的关键,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我们应当始终践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秉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的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正确把握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国际形势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各个领域的总体目标、战略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遵循,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崭新飞跃。
(作者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 李远
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这些经验进行了概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十个坚持”是一个有机整体,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有其鲜明主题和深刻逻辑。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的历史进程,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取向,一百年来,我们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
坚持理论创新是思想指引,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独立自主是原则,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我们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中国道路是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坚持胸怀天下是外部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合作共赢,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坚持开拓创新是战略支撑,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引领时代的发展。
坚持敢于斗争是品格体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坚持统一战线是力量源泉,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坚持自我革命是政治保证,党的百年实践证明,我们党能够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
“十个坚持”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成功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必须以此为根本指导,始终坚持,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 王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个论断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表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新飞跃回答了新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发展稳定出现深层次、结构性难题,党治国理政面临着新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用“十个明确”清晰谋划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径选择、重要原则、战略安排,为未来发展统一了意志,指明了方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根深方能叶茂,新飞跃汲取了中华文化之养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让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愈加站稳脚跟。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概括、提炼并阐述了具有强大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新的飞跃汲取中国文化的养分,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气度神韵,拥有了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为党和国家事业乃至全人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智慧。
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单位:聊城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