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刘作义 通讯员 谭曰鹏 吴计建 崔昊 周慧喆)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选派工作要求,推动新一批第一书记迅速转换角色、进入状态、打开局面,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接好茬、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干部人才支持。
强化顶层设计 选优配强队伍
坚持“突出重点、应派尽派,科学精准、选优配强”,努力选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第一书记队伍。
高位统筹,合力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对驻村帮扶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第八批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建立市委书记统筹指挥、市委专职副书记直接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确保了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推进有力。
精准选人,科学组队。坚持因村选人、人岗相适,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充分考虑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选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并结合选派干部个人意愿、派出单位性质和镇村特点等,有针对性地组建队伍。全市共选派市派服务队队长24名,市派第一书记247名,县派第一书记1301名,帮扶145个乡镇(街道)1548个行政村。
整乡覆盖,全域提升。按照第一书记项目化、区域化帮扶、成方连片打造、整体优化提升的要求,创新“整乡覆盖、全域提升”选派模式,从每个县市区选择2个重点乡镇,在每个重点乡镇确定10个重点村由市派第一书记进驻帮扶,剩余村由县派第一书记兜底覆盖。对全市785个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等三类重点村全覆盖帮扶,其中省派、市派和县派第一书记分别覆盖45个、85个、634个,另有党建工作队工作组组长兼任第一书记覆盖21个,力争通过持续选派2至3轮,实现对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的全覆盖帮扶。
严格日常管理 强化待遇保障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推动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一线履职尽责、担当实干。
完善管理制度。研究印发《济宁市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全面规范第一书记管理。压实派出单位对第一书记的共同管理责任,以及县级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对第一书记的直接管理责任。完善请销假制度,明确下派干部“十要十不准”纪律,依托“钉钉”APP,做好第一书记考勤打卡工作,将下派干部牢牢“钉”在乡村振兴一线。建立服务队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各服务队每天报送工作动态、每月报送大事记,全面、及时、准确记录工作开展情况、日常重要事件及活动,真实反映下派干部帮扶情况。加强工作考评,既对驻村“最美第一书记”积极评选,也对不胜任的第一书记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优化运行机制。坚持专班化推进,每支服务队由队长负责,配备10名市派第一书记和若干县派第一书记,形成“1+10+N”的基本工作框架。服务队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临时党组织,队长任书记,队长组织关系转到所在乡镇(街道),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党组织关系转到村,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服务队队长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参加乡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深度参与派驻乡镇工作,增强工作合力。
做好全面保障。出台《济宁市第一书记激励保障办法》,建立第一书记服务队专项资金保障制度,将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为市派第一书记安排工作经费,由市财政统一保障。为服务队队长、第一书记全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下派干部后顾之忧,确保了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
加强工作支持 提升能力境界
坚持既交办,也教办,在明责任、定任务的同时,将学习培训作为第一书记交流经验、开拓眼界、提高能力、提升境界的重要抓手,贯穿工作始终,让第一书记“有目标、有思路、有能力”。
明确任务,确保帮有目标。制定印发《2021年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将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开展乡村治理、为民服务办事4个方面的驻村任务,细化为20项具体任务,让第一书记对“帮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加强交流,确保帮有思路。要求每支服务队每月组织1次交流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服务队内部的集中观摩,交流经验做法,开阔思路眼界,传导工作压力,形成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常态培训,确保帮有能力。采取统分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新一轮省市派第一书记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联动培训、“整乡覆盖”市县派第一书记服务队队长培训,市下派办精心编排培训课程,既邀请组织、下派、农业农村等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指导业务,也邀请党校、农干院专家学者专题授课,还邀请上批优秀第一书记、现职优秀村支部书记现身说法,有效提升了服务队队长和第一书记抓班子、促发展、强治理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
主动融入乡村 迅速打开局面
10月27日,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议暨第一书记工作会议召开,向第一书记发出了动员令。第一书记闻令而动,迅速到岗到位,主动担当作为,以抓党建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走访调研,摸清村情民情,努力为做好帮扶工作谋好篇、起好步。
全面搞好调研。将走访调研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村层面,按照“五必访、五必问”,即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信访人,问班子运行、村情民意、发展路子、群众疾苦、矛盾纠纷的要求,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在镇街层面,主动听取党委书记、镇长、机关干部和管区干部的想法和意见,了解实际情况,为更快形成工作思路,更好发挥资金效益奠定基础。
厘清工作思路。在充分调研并了解村庄实情的基础上,协助村“两委”完善五年工作规划,制定帮扶乡镇(街道)、村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两年帮扶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分解细化任务清单,建立重点任务工作台账、守底线防风险工作台账、创新性工作台账等“3本台账”,并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经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核后,向派驻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
加强自身建设。各服务队积极完善驻村在岗、工作例会、工作日志、民意收集分理、工作交流观摩、学习、目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开展了党性教育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继组织开展了政策宣讲、健康义诊等为民服务活动,树立了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