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指导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11月25日,市政府印发《济宁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为促进全市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确定了“路线图”和“施工表”。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残疾人事业的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障、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强化残疾人康复服务、推进残疾人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升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夯实残疾人事业基层基础、创新开展助残服务等九大任务,共31项,并将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进行重点推进,确保“十四五”时期全市残疾人事业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达100%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未来5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达100%,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大于1万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达100%,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100%,乡镇(街道)残疾人服务机构设置覆盖率达100%,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量要大于8000户。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超过96%。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要超过95%,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要超过95%。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要超过98%,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超过99%。
提升建设10家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原则,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大力推进0至6岁儿童残疾筛查。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和社区心理干预,预防和减少精神残疾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快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备,减少老年人跌倒和儿童意外伤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服务。稳步提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康复护理等个性化服务。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做好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试点,提升建设10家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促进儿童在家庭获得康复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特教学校开展康复服务,整合资源构建“医疗+康复+教育”服务体系,开展中途致残残疾人康复救助专项行动,推行“康复+培训+就业”全链条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及医疗、康复、养老机构和残疾人教育、就业、托养机构开展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鼓励实施公益性康复辅助器具适配项目。开展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回收、维修等服务。
扶持建立一批残疾人非遗工匠工作室
在就业创业方面,《规划》提出,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资金投入机制,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奖励补贴、就业服务等各项支出。对招录残疾人的用人单位、辅助性就业机构和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给予扶持。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规范按比例就业审核,实现“全程网办”。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更多企业集中吸纳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就业。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城乡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安置规模。实施盲人按摩服务地方标准,扶持和规范盲人按摩产业发展。开辟盲人在文化艺术、心理卫生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就业新渠道。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非遗技能培训,扶持建立一批残疾人非遗工匠工作室。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开展“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扶持残疾人及其亲属就业创业,实现零就业残疾人家庭动态清零。
信息无障碍 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规划》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社区建设中统筹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等加快开展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水平。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推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办事系统实现无障碍服务。为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活动提供无障碍支持服务。鼓励食品药品添加无障碍识别标识。加快推广普惠便利的电信服务,完善网络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在无障碍领域的应用。扩大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供给,鼓励支持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推广。
为提升残疾人素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规划》明确,扶持符合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单独设立特殊教育幼儿园(学前部、班)、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部、班)。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支持高校开展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特教教师。加快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王勤)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