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事关我国发展大局,事关江苏发展全局。这两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有关 “大力推进区域协调联动,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记者分别采访了镇江、泰州和连云港三市市委书记,听听他们如何排定“新五年计划”。
紧抓宁镇扬“小三角” 对接长三角“大三角”
镇江市委书记 马明龙
关键词:三个“一号”
“这次省党代会,是在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大会报告通篇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深刻、思想深邃、意义深远,发出了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动员令”,对我们在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笃定前行,具有重大意义。镇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谆谆嘱托,勇担“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镇江使命,锚定“三高一争”奋斗目标,全力打好“五大关键战”,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作出更大贡献。马明龙表示,镇江将围绕三个“一号”,推动省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
一是把握“一号机遇”,在区域融合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省党代会提出,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宁镇扬一体化进程。镇江将抢抓这个最直接、最现实机遇,紧抓宁镇扬“小三角”,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纵深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市内全域“六个一体化”,坚持“一盘棋”思维,支持南京提升中心城市能级,以南京崛起的“高度”隆起镇江发展的“坡度”,在大格局中求得大发展。
二是实施“一号战略”,在产业强市中提升发展能级。省党代会提出,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镇江将坚定不移抓产业发展,加快做大规模、做优质效、做强动能,持续把产业强市作为“新春第一会”主题,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以“四群八链”为抓手,积极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好提升产业能级关键战,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我们将致力推动数字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江苏建设的镇江样板。
三是建好“一号工程”,在凝心聚力中激发更强精气神。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牢思想之舵,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提升作风效能,扎实推进廉洁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用政治上的主动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更好引领保障镇江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一贯到底。
大力推动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
泰州市委书记 朱立凡
关键词:中部崛起
“从报告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关怀振奋人心。”朱立凡表示,报告中提出要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加快北沿江、盐泰锡常宜等高铁建设等等,这些都体现了省委对泰州发展的巨大关怀。特别是报告中提出,要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更大力度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从全省层面看,这是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有利于推动各大功能板块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成果共享,必将带动江苏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扬子江城市群沿江八市和江淮生态经济区中都有泰州,这是重大机遇、重大利好,泰州也有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辜负省委的厚望。
朱立凡表示,过去的五年,泰州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两个千亿元台阶,突破5000亿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心城市“一轴三极三城”空间架构有序展开,农业农村充满活力,在全省首次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下一步,泰州将围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坚持致力民生、聚力转型,做好“四个增”的文章。
一是产业增质效。紧紧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松,以“三比一提升”行动和“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持续攻坚突破重大项目和产业链现代化,深入推动支柱产业赋能升级、新兴产业奋力赶超、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力争打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等一批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是城市增能级。大力推动跨江融合,全面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筹办省运会为契机,加快构建“一轴三极三城”中心城市新格局,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断壮大城市能级。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靖江、泰兴、兴化为支撑,一批特色乡镇竞相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整体提升泰州城市发展水平。
三是民生增品质。积极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创业富民、技能富民、政策富民,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扎实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紧盯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住房等民生领域,每年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丰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队伍增活力。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三个不相信”的精神特质和“唯实唯勤”的工作作风,为民务实、躬身力行,坚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往无前干到底、一身正气清到底,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泰州贡献。
加快新时代的“后发先至” 建设现代化新港城
连云港市委书记 方伟
关键词: 后发先至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苏北地区要努力实现跨越赶超。方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云港作为全省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支点城市,沿海开发的临港产业基地,将全面加快新时代的“后发先至”,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港城篇章。
方伟介绍,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至”。高水平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中华新材料港”,崛起“大石化、创新药、碳纤维、风光电”等产业地标,着力加强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零碳负碳等领域攻关探索,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做强保障、探索新路。
二是建强支点枢纽,奋力实现高层次开放之“至”。以服务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建好“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强支点,打造东西双向、海陆转换的现代枢纽。建设“一带一路”东方大港,大力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到“十四五”末,建成年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运量千万标箱的长三角北翼强港。打造“一带一路”标杆示范,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化“硬联通”,建好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哈萨克斯坦东门无水港、上合组织物流园等国际枢纽,擦亮国际班列品牌,推动欧亚与环太地区更加紧密联结;提升“软联通”,积极构建数字丝路、物联丝路,加快推动网络互联、执法互认、标准互通,打造便捷高效的新亚欧大陆桥;共建“心联通”,立足“丝路物博会”“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等平台,深化经贸、文化、安全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增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深化与中亚、中东地区的重点领域产业合作,集聚“一带一路”优质进口货源,促进国际贸易均衡共赢发展。建好用好自贸试验片区等开放平台,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构筑新时代高水平全方位开放高地。
三是彰显山海神韵,奋力实现高颜值家园之“至”。充分发挥山海相拥的禀赋特色,坚持战略东进、拥抱大海的发展方向,高水平打造百里蓝湾、十里金沙、连岛明珠、连云新城,串联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最美海岸线;进一步凸显城市的海洋气质、开放气度、现代气息,建设代表江苏水平、体现江苏高度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实现高效能治理之“至”。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倾力打造“创业贴心港、企业连心城”。
五是增进民生幸福,奋力实现高品质生活之“至”。高质量办好一系列民生实事,用心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打造幸福港城响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