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梁山讯(通讯员 周慧喆 杨景雪)今年以来,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梁山县突出“四个精准”,切实做好第一书记队伍选派管理工作,确保下派干部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精准匹配,下好“选派棋”。从摸清底细、严把人选、统筹合力入手,着力选好第一书记队伍。摸清派驻需求。梁山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要求,明确面向脱贫村、异地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基层治理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抽调专人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对派驻192个帮扶村的现有资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帮扶需求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做到底细清、情况明。严格选派标准。明确第一书记人选基本条件,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的方式,由派出单位提出第一书记人选,县委组织部会同农业、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对干部队伍、派驻村情进行分析研判,综合考虑年龄、专业等因素,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确保尽锐出战。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派出单位、派出人员上做文章,按照“帮扶村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选派第一书记,提高选派精准度和人村匹配度,坚持把党建能手选派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把经济能手选派到产业薄弱村,把做群众工作能手选派到矛盾纠纷多的村,做到能力顶配、任务匹配、专业搭配,确保第一书记和帮扶村精准定位、精准选派。
精准施训,下好“培育棋”。从动员出征、结对帮带、线上展示入手,着力育好第一书记队伍。开好动员会,坚定“出征心”。组织召开全县第一书记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新一轮第一书记工作,组织第一书记深入学习省、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会议精神,明确第一书记各项工作任务,知晓到村“干什么,怎么干”,帮助新一轮第一书记吃透新精神,明确新职责,干好新事业。召开见面会,接续“新征程”。召开县、镇、村三级见面会,帮助各级第一书记熟悉县情、镇情和村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两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起好步、开好局,为完成各项下派任务打好基础。各派驻乡镇,针对每一名第一书记,各明确1名熟悉镇村情况的机关干部为联络员,通过结对帮带的模式,传经验、教方法,帮助他们熟悉政策、掌握方法、夯实业务,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用好公众号,打造“云课堂”。依托“梁山乡村振兴先锋队”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事迹、工作动态、政策指南专栏,用于第一书记经验分享、工作反馈、成果展示、事迹宣传,在第一书记队伍中营造出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精准定责,下好“管理棋”。从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落实责任入手,着力管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强化工作职责。制定《梁山县驻村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明确派驻单位、服务队队长和第一书记职责任务,下派期间,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不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及学习培训任务,党组织关系接转到派驻村,杜绝下派干部“两头跑”“两不管”的现象发生。强化日常管理。使用“钉钉”对第一书记考勤进行线上管理,实时动态掌握第一书记到岗到位和履职表现情况。结合不定期实地抽查、电话抽查、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线下管理,明查暗访在岗履职情况,对违反管理办法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纪律处分等问责处理,确保第一书记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强化考核引领。实行第一书记召回管理制度,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工作成效不明显的第一书记,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并由组织部门向派出单位党委(党组)通报情况,督促整改;对作风漂浮、敷衍塞责的,及时责成派出单位召回并重新选派;对工作尽职尽责、工作成绩突出者,及时予以表彰,并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精准施策,下好“保障棋”。从生活保障、工作支持、人文关怀入手,着力激励第一书记队伍。做好生活保障。为第一书记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各级第一书记能住得下、待得住。整合相关力量。健全完善“坐在一起”和“送到门口”服务制度,实行下派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各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和下派干部“坐在一起”,协商解决困难问题;组织协调各县直有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将技术、政策送到帮扶村群众门口,在基层党建、产业项目评审落地等方面,不断为各级下派干部提供帮助支持。突出关心关爱。严格落实派出单位帮扶责任,要求派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至少到派驻第一书记村开展一次调查研究,及时给予指导、推进工作,每季度听取一次第一书记工作汇报,定期与下派干部谈心谈话,了解下派干部思想动态,帮助第一书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扎实做好健康体检、购买意外保险等后勤保障,确保第一书记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在乡村振兴中干出实绩、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