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初冬时节,天气渐寒。但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又给刚刚忙活完秋种的任城区唐口街道群众带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他们与街道、村干部一起,阅报纸、学《决议》,深刻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力争描绘更加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11月12日上午9时,大流店村的58名党员、9名村干部和十几名村民集中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并结合实际进行交流。
大流店村是市级美丽乡村,全村560户,人口2160人,村民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前几年,村里走的是泥泞路,用的是压水井。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以村党支部为首的村级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填塘修路,美化家园,创办产业,苦战3年,硬是把昔日的脏乱差村一跃打造成全市有名的美丽乡村,他们当年的铮铮誓言至今仍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回荡。
70岁的老党员张茂明动情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读着念着全会精神的这些话语真暖心,听着就觉得心情激动精神振奋。”
“国家强盛,才有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立足岗位、服务农村群众的决心和信心。”村党支部书记张美珠说。
张寨新村柳绿叶黄,正午的阳光映照在杞柳基地。刚刚入选为山东省百名基层党组织宣讲团成员的村支部书记张存先,推掉了外地的一些宣讲课,利用当前杞柳收割期,在自家地头上做起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周边的村民们纷纷聚拢到一起,津津有味地听他的宣讲。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张存先从农村青年到退伍战士,从企业高管再到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如今成为引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道路的“领头雁”,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乡村结缘、与故土亲近。在他的带领下全村1689亩地实现整体流转大面积种植杞柳,成立了“济宁市嘉运农业种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年底按合作社受益参与分红。采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的转型发展理念,使村级经济转型升级和生产经营专业化,通过扩大土地种植规模,建立杞柳编织加工厂,进行杞柳深加工项目,村民年均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5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科普示范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专心听讲的村民张立垛听完宣讲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的二亩地种啥啥赔钱,村党支部帮我选对了产业,找对了路子,除去流转的1600块钱地租,现在我在地里收割杞柳,一天我能割3000多斤,工钱当天就能结账,比在外面打工还自在,多谢党的好政策啊,让我们过上了甜美的幸福生活。”
老人的话引起一阵欢快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