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兖州区山东经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焊工班里,焊工技师张万宏正手把手做着示范,指导新进员工高文强进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制作作业。
据介绍,山东经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以工代训”生产技能培训工作以来,通过在公司范围内选拔业务骨干作为培训老师,目前已有61名焊工技师入选导师库,范围涵盖各个业务板块,通过技术理论培训、现场实操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公司新入职职工及职能部门下放人员和各工区、班组技术人员进行“以工代训”培训。
“截至目前,我公司2021年累计培训人员1360人次。通过培训,作业人员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现场实操水平也有所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山东经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何海洋说。
据了解,“以工代训”是兖州区聚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创新服务方式的一项惠企惠民政策。为使该政策快速落地,兖州区通过建立“四项机制”形成工作闭环。
“0时响应机制”:所有人社业务科室电话均定制呼叫转移,科室负责人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对企业的咨询及业务办理电话,实行“0时”回复。部门联动机制:与区税务局、区社保中心和内部就业登记系统等5家部门协调配合,充分掌握需就业人员信息,与筛选出的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服务。精准服务机制:成立专班筛选出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和就业人员,再由人社专员指导企业准备补贴资料,开展网上申报,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报尽报,应补尽补”。周调度机制:“以工代训”政策落实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对各专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即时调度会商,全力推进工作开展。
这项政策的快速落实,在企业和就业人员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这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为企业补足了‘底气’,让企业有能力吸纳更多的员工。对就业人员而言,则实现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了就业能力。”兖州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说。“以工代训”政策的落地实施,实现了社会、企业和就业者的三赢,推动了兖州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张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