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梁琨)2021年3月10日,时任济宁监狱金桥分监狱狱内警卫大队三级警长的王金灿,在连续封闭备勤执勤34天后,突发疾病与世长辞。
入党26年、从警22年,王金灿热爱工作、忠于职守、认真履职、尽心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我曾经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会把学校教书育人的方法与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措施结合起来,当好一名‘特殊园丁’。”王金灿刚到监狱工作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监狱是改造人的政治机关,穿上这身警服,就代表着法律的威严。他如饥似渴地查阅、研读监狱工作的法律制度、措施标准、工作资料等,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认真学习教育改造罪犯的方式方法,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既熟悉监管业务又精通做罪犯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
主张攻心治本的王金灿,十分重视对罪犯的谈话教育,总能让违纪罪犯及时认识到自身错误,深刻反思悔改,转变言行,积极改造。他积极参与济宁监狱创新开展的“学儒家经典 育道德新人”工作,牵头编写了罪犯学习教材《儒家经典故事解读》,创新罪犯教育载体,按照明礼、博爱、修身、齐家等主题设计了4个不同风格版本的扑克牌,并印上经典名著中的名句,让罪犯在娱乐中学习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在日常教育改造中,王金灿也尤为注重对罪犯的关怀和帮助。在他担任济宁监狱五监区专职侦查员时,一次犯情摸排中发现一名平时改造表现积极的罪犯,忽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通过了解,王金灿得知该犯的孩子面临辍学,导致该犯忧思过度。他及时向监区建议对该犯家访,了解到该犯曾是家里唯一劳动力和经济来源,而他的犯罪使家里失去了经济收入,孩子也因此交不起学费。家访后,王金灿带头并倡议监区干警为该犯家庭捐款,解决了孩子上学的困难。也正因此,该犯对王金灿充满感激更加积极改造。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而至。同年4月,济宁监狱金桥分监狱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次集中收押罪犯。作为狱内警卫大队带班负责人,王金灿严格按照防控程序,与同事们一起身着防护服,为新收罪犯消毒、测温、监督更换囚服等。从早上八点到次日凌晨四点,连续20个小时,他始终坚守在警戒安保岗位上,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样一干就是3天,直到将全部新收罪犯安全收押。
封闭执勤期间,狱内警力紧张、值班人员少,他积极克服各种困难,主动顶上参与值班。即便是临近春节,本应轮休的王金灿考虑到春节期间监狱安保任务重、执勤警力紧张,主动申请调整执勤批次,在狱内度过了除夕、春节、元宵节。同事们回忆起王金灿生前最后一次执勤时,血压达到高压180 mmhg、低压106 mmhg的他仍咬牙坚持,始终没有向组织提出提前解除封闭回家休息的请求。
此后,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王金灿细致严谨制定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入监管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规范监狱大门管理,严把车辆、物品进入、消毒、静置关口,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和违禁物品“零带入”。同时,他把巡逻巡防工作当成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无论酷暑烈日还是数九寒冬,他始终坚持一日两巡,总是走在前头,干在前头,用坚实的脚步,守护着监狱的“安全铁闸”。
王金灿对工作“无比执着”,对亲人却有些“近乎无情”。2020年9月,正在狱内封闭执勤时,他的妻子被确诊乳腺癌需手术治疗。可他考虑狱内封闭执勤,临时换人必将打乱排班秩序、不利于工作开展。为顾全大局,他含泪说服妻子先到济南治疗,手术签字也是由患病的妻子自己来签。直到结束执勤,王金灿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看着虚弱的妻子,这个铁汉满脸挂满愧疚又心疼的泪水。
二十多年来,王金灿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人民警察训词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党的监狱事业。
永远留下青春的身影
年仅51岁的王金灿去了,那么匆忙。正是肩负重任的时候,他却倒在了热爱的岗位上,为监狱教育改造事业耗尽了最后的心血。
与世长逝前夕,他还坚守在岗位上,连续封闭备勤执勤34天。其实,他的血压一直很高,最怕连续加班加点,可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耽误过工作,甚至还放弃轮休的机会,克服各种困难,主动参与值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常用来形容教师的诗,用来描述王金灿的一生恰如其分。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他不仅是一名警察,更是一名“灵魂的工程师”,朴实无华,真诚付出,润物无声。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入党26年、从警22年,王金灿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充分发扬了认真履职、尽心尽责的敬业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监狱事业,也在事业的丰碑上永远留下了青春的身影。(记者 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