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谢立亭:
【德耀济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11-08 08:41:09 来源:掌上济宁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山东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济宁市任城区阜桥街道牌坊街社区居民谢立亭被授予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荣誉称号,为我市获此殊荣第一人。

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谢立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的庄严承诺。他长期义务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忠诚于党、无私为民融入到66年的不懈奋斗中,自创“红色名片、红色小册子、红色歌曲”350余种(首),写出80多万字讲课材料,百人以上参加的宣讲活动达700多场,深入小区院落、广场公园开展“板凳”宣讲数不胜数,足迹遍及济宁、济南、滨州、聊城、泰安等地,累计行程14.5万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百姓口中的谢“带跑”

谢立亭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去世那年,谢立亭才15岁,在生产大队的照顾下,谢立亭有了工作。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怀着对党无比深厚的崇敬之情、感恩之情。“能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国家干部,全靠党,我的点滴进步都是党给的!” 1955年参加工作时,他就下定决心:“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一辈子行好事、做好人!”工作期间,他一直兢兢业业,担任老干部局局长的7年间,曾11次受到省市表彰。

1995年,55岁的谢立亭退居二线。他在日记中满怀深情地写道:“今天我光荣离岗,但退休不褪色,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夕阳红队员,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只在家待了7天,谢立亭就到阜桥街道牌坊街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从此,他成了社区里最忙碌的人,不怕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社区居民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谢“带跑”,在济宁方言里,就是爱跑腿、勤快人的意思。

社区有一位张老太,因为遗产问题和儿子闹别扭,几年都不搭腔。张老太儿子住在韩西村,谢立亭骑着自行车跑20多里路去做她儿子的工作,先后跑了4趟,终于使一家人和好如初。91岁的老人孟言信,孤身一人居住,生活境况让人担忧。区老龄办和老人的妹妹动员他到老年公寓生活,可老人就是不同意。谢立亭知道后,往他家跑了24趟,终于说服了孟言信。谢立亭说:“您老放心,我会常去看您。”他说到做到,每隔三四天就往七八里外的老年公寓跑一趟,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孟言信老人的儿子。老人逢人就高兴地说:“他是我的老伙计谢立亭!”

家住肖家园小区的老党员刑昌超长期患有多种老年疾病,谢立亭常陪他聊天,想办法带他看病,给他按摩。每次说起谢立亭,刑昌超都会激动地说:“这样的好人,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在谢立亭身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从谢立亭到居委会那天起,便把一本自制的“便民手册”揣在兜里,手册里记着医院、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水电气维修、婚姻介绍、劳务市场等各种电话。作为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谢立亭始终牢记并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怀热情地服务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社会的赞誉,收到的锦旗、牌匾、表扬信,多到自己也记不清。

自创“红色三宝”

2000年1月,谢立亭正式退休。社区居民自发地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我们的热心人”。为了留下谢立亭,牌坊街社区专门召开了一次居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聘请谢立亭担任社区的义务宣传员。从老党员的联络员、党课辅导员到市民文明巡访员、十九大精神宣讲员,谢立亭先后有了20多个“头衔”。但最让他自豪的,还是“红色宣讲员”这个称呼。听过谢立亭作宣讲报告的人都知道,他有自己的“红色三宝”。

第一件宝是“红色名片”。有一次,谢立亭在社区口头宣讲,但是很多党员记不住。谢立亭就把宣讲内容做成名片,发给老党员、居民群众。没想到,大家交口称赞,说内容新鲜、好记、更好保存。从那时起,谢立亭便开始印制“红色名片”。名片正面印着宣讲内容,背面是他的电话号码和一句话:有困难找社区,需帮助找谢立亭。为了扩大宣传面,他还在辖区的理发店、茶庄设立了名片宣传发放点。茶庄的老板邵成文说:“老谢的‘红色名片’很受欢迎,总有顾客前来索要。”

第二件宝是“红色小册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认为,要发扬好10种精神:紧跟中央的精神、信念如钢的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奉献不休的精神、清正廉洁的精神……”为了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谢立亭联系群众、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编成了“红色小册子”印发给大家,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一位干部对他说:“你给的《清廉的人生》我看了7遍,越看越愿看,对我启发很大。”

第三件宝是“红色歌曲”。不会编曲子,他就用群众喜欢的老歌,像《我的祖国》《东方红》《我是一个兵》等作为曲调,再填上自编的歌词来演唱。通俗易懂的歌词、耳熟能详的旋律,使宣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社区里,谢立亭经常打着节拍带着大家唱,一起学习党的政策。

谢立亭始终怀着为党工作的满腔热情、执着追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印制“红色名片”130多种,发放“红色小册子”120多种6万多册,创作“红色歌曲”100多首。


誓言铮铮永不忘

因为多年的奔波,谢立亭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帆布包,包上总是有一股淡淡的中药味。这个帆布包里,除了有宣讲材料,还放着止痛药、降压药、仁丹、麝香虎骨膏、速效救心丸等药品。带药出门成了谢立亭的习惯。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在宣讲第一线,没有因为病痛耽误过一次讲课。2010年初,谢立亭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医院抢救,接受了心脏手术,安装了2个支架。谢立亭的一些亲朋好友和老同事劝他说,可不能再干啦,该休息休息了。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谢立亭的心思。“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日记本中的那句承诺时刻印在他的脑海中,从未忘记。谢立亭的老伴也是一名老党员,她从心里理解他、支持他。出院后不久,谢立亭让老伴蹬着三轮车,带着他重新踏上了宣讲路。

为了使每次报告、每次党课都能让大家印象深刻,谢立亭刻苦学习党的理论,钻研讲课技巧。每次讲课他都认真备课,思考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理论入脑入心。学习材料上的字比较大,带上老花镜就可以看;报纸上的字小,他就拿着放大镜,一句一句琢磨,一段一段消化。为了写好讲课材料,谢立亭经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半夜有了灵感,他就立刻起床奋笔疾书,有时一夜要起来好几回。编写歌曲,自己要不断试唱,为了不影响老伴休息,他就拿个马扎坐到卫生间去写。

誓言铮铮如钢,初心坚若磐石。谢立亭的身上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永葆本色的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的为民情怀,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榜样的力量春风化雨

市委宣传部十分注重先进典型的“成长性”,早在1995年谢立亭获得省级“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荣誉称号之后,便一直关心支持谢立亭同志的各项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为其宣讲提供书籍、报刊、杂志、学习资料等各项便利。通过策划谢立亭宣传片、山东梆子、快板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宣传谢立亭同志的先进事迹。2010年12月,济宁市委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广泛开展“济宁好人”和道德模范选树宣传活动。注重日常选树与集中推荐相结合,组织各级各部门广泛发动群众推荐典型线索,健全村居、镇街、县市区逐级推荐选树的工作机制,选树“济宁好人”1098名,储备了一批事迹突出的道德模范候选人。在持续开展“身边好人”选树的基础上,把道德模范评选与面上普通的好人好事区分开来,进一步严格道德模范评选程序,将各行各业选树的在当地作出突出贡献、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典型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广泛动员、周密部署、逐级推荐,评选市级道德模范245名,其中,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0人获全省道德模范称号,真正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先进模范评选了出来。

同时,运用各级媒体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在城市展示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李白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组织道德模范专题事迹展览展示。制作道德模范系列专题公益广告,在城区建筑围挡、公交候车亭、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等设置1800余处。深入挖掘道德模范事迹中蕴含的道德内涵,积极创作文学群众的情感共鸣,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此外,及时了解道德模范工作生活状况,切实做好对存在实际困难道德模范的帮扶工作,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制定出台《济宁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暂行办法》《济宁市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通过集中走访、日常联系等方式及时掌握道德模范的工作生活情况、思想状况,开展规范守则教育活动37次,各级帮扶道德模范115人,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组织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到央视春晚济宁分会场、秋晚济宁主会场现场观看演出。

国家荣誉:

2010年6月,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委授予谢立亭“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0年11月 ,中宣部办公厅授予他“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11月,中央组织部授予他“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并作为代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委授予其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省级荣誉:

2003年11月,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山东省人事厅授予他“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6月,山东省委授予他“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12月,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山东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8月,山东省委讲师团授予他“山东省优秀理论宣讲员”称号;

2021年3月,谢立亭被山东省委确定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推荐对象;

2021年5月,被评为第八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记者 李胜男 通讯员 范培倩)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