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赶往湖西 再访孙茂东事迹
两点一线、朝九晚五,是很多人的工作状态。然而,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来说,多点多线、追日逐月才是工作常态。上午6时,闹钟准时响起,经过简单洗漱,出门开车至采访集合地,前往本次目的地微山县高楼乡,探访已故村支书孙茂东和他最难割舍的渭河村。
沿着微山湖西岸行驶3个多小时后,上午10时左右,记者到达高楼乡码头,乘快艇沿渭河前往渭河村。由于今年雨水充沛,微山湖和渭河水位明显偏高,快艇驶过拍打出浪花,冲到岸边又折返回来。这里的人住在船上,使用的是自来水,学校、饭店、酒店、超市、卫生室一应俱全。如今靠养殖、旅游以及河道运输,多数家庭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和我们心中湖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印象不同,这里所展示的各个细节,都能让“殷实”“富足”“幸福”“和谐”此类描述幸福生活的词条,在我们的脑海里打转。
在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化明有的带领下,记者再次探访了村委会、幼儿园、党旗雕塑、孙茂东纪念馆等这些熟悉的地方。通过和孙茂东的老朋友们交谈,在话语间找寻到了渭河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勇挑重任的胆量,通过党建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孙茂东兑现了当初对村民的郑重承诺。(记者 万德龙)
烟火气里开启一天的采访
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人头攒动的热气蒸腾……11月7日上午8时,我像往常一样,带着采访本走进了城区农贸市场,开始了一天的采访。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放慢脚步,像家庭主妇一般打听菜价,像商户一样探访着源头蔬菜的供应情况,又像市场监管人员,询问蔬菜农药残留……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两手却依旧空空,一旁买菜的阿姨好奇地问:“这姑娘来干啥的?忙活半天啥也没买?”
同时,远远地听到一位熟悉的老板娘,用地道济宁话招呼我:“今天苹果嘎嘣脆,我专门留了几个大个的,快过来尝尝!”在济宁的农贸市场里,总会让人感觉到,济宁人将骨子里的那份爽朗与真挚融入到繁忙的市井生活中,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色彩和温度。
近年来,随着创城工作的不断深入,济宁的农贸市场“内外兼修”。菜市场干净整洁的“外在美”,与每日农残公示、商户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内在美”相得益彰。
济宁作为运河边上的一座城市,菜市场融合了南来北往的特色。一朝一夕的市井生活在这里上演,蔬果价格在这里涨涨落落,吃穿用度的日常在这里呈现,城市的气质和习惯在这里沉淀。(记者 宋娜)
有些照片 再看一遍仍会热泪盈眶
昨日,寒潮影响我市,寒风骤起一夜入冬,但是居民家中温暖如春、农贸市场物价稳定、城市交通井然有序。我们许多人经历了寒冷的一天,却也是很普通的一天。之所以会有这种惬意,是因为有无数人默默坚守在我们身边。
记得去年4月1日,第一批援鄂医护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后返回济宁。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有幸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日8时54分,载着医护人员的中巴车驶出收费站,警车开道、列队敬礼,以最高礼遇迎接抗疫英雄凯旋,现场媒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医护人员打开车窗,挥舞着五星红旗。尽管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每个人的眼眶里都闪着泪光。当一位医护人员透过车窗向迎接队伍的每个人说“谢谢你们”,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要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你们白衣执甲,赢得了这份荣耀和尊重。
在记者节到来之际,再次打开那天的照片,再次忆起当时的场景,心中仍是感慨万千。在我们身边有无数逆行者、守护者,能把这些记录下来是新闻工作者的荣幸,也是一份神圣的使命。(记者 王仰浩)
最新疫情提醒从这里发出
疫情发生以来,采写过的稿件不计其数。2020年2月的一天中午12时,我采访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科长赵福河。当天凌晨3时,微生物实验室夜班组刚刚结束工作,完成最后一份报告审核的赵福河终于可以躺在沙发上稍作休息,天亮后他还要去梁山、汶上对检测实验室建设进行指导。
当时,市疾控中心有一支由14人组成的新冠病毒检测队伍,队伍里的女同志占了大多数,为了避免实验室感染,工作人员按照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标准,全副武装进入实验室。穿上防护服后,由于密不透气,身体的热量散不出去,进入实验室十几分钟后,很快感到闷热。疫情初期,N95口罩和防护服紧缺,大家尽可能节约每一件防护服,不敢多喝水、多吃东西,避免上厕所,长时间闷在防护服里,出来常常是一身汗,浑身都会湿透。我对这群可爱可敬的人进行了采访,撰写的稿件《带你探访病毒检测背后的故事……》见报后,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各媒体平台纷纷转载。(记者 苏茜茜)
每个人都有故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讲故事
“您好,谢老师,您到现场了吗?”11月3日下午1时40分,记者拨通了仙营街道秦庄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经过前期沟通,记者来到约定地点等待反诈骗宣传活动开始。
活动现场对面是某学校大门口,采访时正值入校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午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是最易被骗的群体,在这里进行宣传会有较好的效果。
记者寻找了几位家长,愿意分享故事的并不多。其中一位家长很乐意将自己的经历讲出来,提醒更多人提高警惕,防范诈骗。这位采访对象表示自己有过一次差点被骗的经历,当时刚到济宁工作不久,有一天接到一位自称领导的电话,他差点信以为真,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识破了骗术,但事后仍心有余悸。
每个人都有故事,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讲故事,作为记者,我们要学会沟通和倾听,用客观的语言还原采访对象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记者 李胜男)
采访不仅是倾听的过程
也是实际体验的过程
不久前,我市共4个社区上榜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探访我市社区适老化改造成果,记者昨日下午4时来到高新区黄屯街道云创小镇社区。
在准备采访提纲时记者意识到,不同的老人对养老需求也有所不同,行动不便的老人希望社区能有更多适老设施,孤寡、困难的老人希望社区能给予更多关怀照料,一些退休的老人则希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为此,记者分别探访了云创小镇社区多种多样的适老服务。记者首先跟随一位老年志愿者来到社区广场宣传反诈知识。随后,记者跟随家庭医生来到了社区空巢老人家中,观察他们如何为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保障老人身心健康。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记者观看了老人们的京剧表演和舞蹈表演,看到了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开设的各类文化社团。
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到收获颇丰,通过亲身体验,真实感受到这些设施和服务对老人们的意义和帮助,体会到了社区为民办实事的认真态度。(记者 刘菲)
扎根本土文化 串起城市故事
10月26日,参加完第十届山东省画院作品联展,回到办公室已经晚上7时了,打开笔记本电脑,进入常态化的加班写稿状态。
当日,由山东省画院联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孔孟书画院承办的“第十届山东省画院作品联展”在市美术馆举行开幕式,这是首次在我市举办山东省画院作品联展。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市孔孟书画院的《金石愿》《孕》《人间词话三则》《尼山书院》等10件作品涵盖了篆刻、隶书、工笔画等各种形式,融合了艺术性与时代性,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歌颂祖国成就,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在电脑上敲下最终的题目——《百余幅精品力作致敬新时代》,已经晚上9时了,我的工作也告一段落。和很多同事一样,我们在采访、加班写完一篇篇稿件之后,对济宁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也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作为一名文化领域的跑口记者,有很多机会直观感受济宁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变化。例如,2019年,具有浓郁济宁地域特色的现实题材剧目《荡起双桨》登上舞台;2020年,全国首部抗疫题材原创儿童剧《等你回家》在市杂技城蓼河大剧院首演;2021年,首部长征题材儿童剧《长征路上的少年军》在声远舞台上演;在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魔术滑稽比赛上,原创滑稽作品《岁月》荣获最高奖“金菊奖”……这些作品和奖项既是人们的汗水和努力凝结成的硕果,也推进了济宁文化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记者 王艳茹)
在深夜坚守 是为了更好地迎接光明
每一天的深夜11时,你在做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时间的自己早已进入了深度睡眠,而对于我们这些新闻战线上的“夜班人”来说,此刻仍处在鏖战正酣的状态,仔细推敲着每一篇稿件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每一幅配图。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你不是在报社工作吗,怎么还会有夜班,难道不是白天采访写稿吗?”是的,在多数情况下,我的记者同事们是在白天工作,但对于我们编校岗位上的人来说,正好相反,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夜色的陪伴下工作。编校岗位同志的晚饭更像是早饭,因为别人在结束早饭后迎接工作,而我们是在晚饭结束后,才正式打开了编校这个“盲盒”。
编校工作是什么?就是编辑和校对两项工作的合成。虽然听起来简单,可在实际中却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这也是我将编校工作比喻成“盲盒”的原因。某篇稿件会遇到无法按时交稿、具体新闻要素不明确、突发新闻事件加稿等特殊情况,这时,我们就需要对版面进行重新分配,随之而来的则是各个相关环节的变动。
当然,无论遇到怎样的意外情况,无论下班到家的时间是几点,我们都早已习惯,因为选择了做一名“夜班人”,就意味着必须要在岗位上尽职尽心。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这座城市真实发生的事,是市民热切关注的新闻,是记者同事们辛苦的劳动成果,更是一份被新闻理想灌溉而成的事业。
我们做不到绝对完美,但我们希望尽最大努力去还原来自新闻现场的真实,因为这份真实是这座城市和市民所需要的,也是我们自己所需要的——来自新闻事实的光明。(编辑中心编辑 宋延坤)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