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孙逊 通讯员 周幸)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各个院系,总能看到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围着阅报栏,认真阅读党报党刊,不时与身旁的同学交流心得。“最近在人民日报上读了多篇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不仅激发了我们读党报、学党史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了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决心。”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学生张容玉告诉记者。
党报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近年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持续发起“党报进校园”活动,并早在2019年4月便正式成立学院党报育人实践基地,将其作为一个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引导学生从党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高高擎起新时代的思想火炬,点燃每一个师生心中的“中国梦”。
在这所学风浓郁的学校记者看到,各个二级院系都设有独立的阅报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济宁日报等日日更新,学生们争相阅读,成为广大学生课间十分钟重要的文化活动。内容来源于党报一周发布的重磅信息的“一周新闻播报”特色课程,成为学生们在班会和团课上的重要学习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小组讨论播报内容和方式、制作播报课件、学生播报的形式学习党报并展开热烈讨论,激发出大家读报学报用报的热情。同时,学院趁热打铁,持续组织开展系列党史党情知识竞赛、观看红色电影,让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在学生们心中落地生根,形成了思政教育的“倍增效应”。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学习强国”平台也成为了全院师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园地。通过手机客户端看新闻、学理论、做试题、比“积分”,大家学到了政治理论,扩宽了认知视野,更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提升了政治理论水平,受到了济宁市委宣传部的表彰。
读党报,更要读懂党报。怎样才能让学生们读报纸读进去,读出乐趣来,读出养分和价值来,才是学院党报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在鲜活的时代表象中厘清价值本质,党报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认领”了一个“微课题”,大家带着课题去读报,就是带着问题去思考。学生们组成课题小组,课堂既是教师指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课题,也是课题展示、汇报和交流的阵地,师生共同找出课题中的问题,并给出方案解决问题,这样一门完整的课上下来,学生们都在某方面成了“小专家”。求知问理,一份报纸引发了广大师生的追问与思考,盘活了一所高职院校的思想阵地。
党报内容接地气,课题内容自然更加紧密联系实际。“党报丰富的内容里,不仅有‘大环境’、更有‘小气候’,既然我们学院扎根在济宁,我们也想通过党报了解我们孔孟之乡的发展情况,所以济宁日报成为了我们的‘必读书目’。”软件工程学院学生王俊杰笑着告诉记者,通过经常性地阅读济宁日报,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市正在持续掀起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热潮,这让我们从地方发展潮流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定位,从而更加明确了毕业后投身地方建设的方向,争取早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