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静涵)日前,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推进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促进大运河文化的科学保护,2020年1月市委、市政府调整设立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统筹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和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全市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据相关负责人员介绍,我市启动了《大运河(济宁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2020年至2035年,明确大运河(济宁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目标与任务,确定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的空间范围,深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对大运河(济宁段)进行形象定位、分级定位;2020-2025年目标是,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主要河段基本实现有水,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形成统一品牌;2026-2035年目标是,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主河道全线有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据悉,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被山东省推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全省唯一标志性项目,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专项扶持资金2000万元。《河道总督府遗址保护展示项目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并纳入国家文物局重点支持范围,已申报扶持资金2900万元。南旺枢纽遗址、河道总督府遗址2个项目作为大运河重要遗址考古研究项目,成功列入国家文物局编制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重点项目项目建设上,我市也取得了新突破:
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项目
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项目是指挥部的一级星标项目,是山东省报送国家发改委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标性项目。该项目以遗址公园的方式对河道总督府遗址进行总体规划,计划建设一座集展示、游客服务中心、遗址管理、文物修复等相关功能于一体的遗址展览馆。目前,展览馆已于6月份提前实现展览馆主体结构封顶,展陈大纲、幕墙专项设计工作已完成,屋面瓦施工已完成40%,外墙古建砖砌筑已完成75%;展览馆古建大门已完成验线、基础清槽工作;文保区项目正在积极筹备招标工作。
“运河记忆”文化街区
“运河记忆”文化街区是指挥部的一级星标项目,位于济宁市主城区古运河沿岸,以“运河记忆”为主线,以运河沿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整合运河沿岸东大寺、太白楼、铁塔寺、玉堂酱园、运河总督府等文化遗产,挖掘整理运河码头文化、漕运文化、非遗文化、商业文化等文化资源与元素,推出景点和水上旅游线路,该项目已完成南岸街和河道景观施工,完成了霁月台、邀月台建设,十一国庆期间游船正式开航,成为济宁城区新晋网红打卡地。
运河水上旅游线路项目
众所周知,济宁是“运河之都”,开通水上旅游线路,对于济宁市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于2020年“五一”正式开航,实现了从济宁城区乘船游览大运河和微山湖南阳岛的目标。
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项目
该项目区域面积76.78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景区旅游码头、游客中心、观光火车、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据了解,10月份前,微山湖旅游区已完成27个重点建设提升项目,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全部完工,年底将迎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定验收。
南阳古镇旅游综合提升工程
南阳古镇的主要提升内容包括改造东西渡口服务中心、建设岛内游客休息等候区、环形走廊设施,提升景区公共卫生间、景区一级VI导视和二级导视等工程。目前,已完成东西渡口码头、红色旅游码头、丁楼码头、运河亮化、魁星楼外立面、沿河廊亭及康乾别院大戏台、生态厕所建设等提升工作。
运河文化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承载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推动全市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