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3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再次强调“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中小学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其他高中阶段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学(中职)德育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构建起“三融入”长效机制,引导广大青少年读懂党史这部最好的教科书,红心向党薪火相传。
融入课程:一体两翼,合力育人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学(中职)德育以课程为载体和依托,建立了“一体两翼”共同体。“一体”,即思政课程为育人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占据核心地位,起引领和主导作用;“两翼”是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在育人课程体系中起辅助和渗透作用。思政课程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基本且全面的社会常识、科学思维方法、艺术修养和强健体魄。基础课程是“两翼”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紧扣时代主旋律,深度挖掘基础课程中承载的党史学习教育思想元素,发挥其育人功能,实现与思政课程融会贯通,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学期教育、幼儿保育、旅游服务和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其内含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具有隐性特征,需要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元素,融会贯通课程资源,最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一体”重在价值引领,“两翼”根植理想信念,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理念的同频共振。
融入活动:三位一体,培养新人
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持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学(中职)德育质量和水平,形成了依托课堂的课内教学活动、依托第二课堂的校内实践活动和集中于周末与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体系。
课内教学活动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解读、课堂情景剧、微电影、辩论赛等形式,注重对学生的政治引导,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时代意蕴讲清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校内实践活动有机衔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通过青马工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千校万人诵党史” 主题活动、党史知识竞赛、观看红色革命教育影片、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开学第一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比赛、“红心永向党 青春颂华章”朗诵比赛、“妙笔忆党史 丹青绘辉煌”红色诗歌书法比赛、”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入团仪式等活泼生动的形式,紧贴学生特点,融入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寒暑假的“三下乡”等形式,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故事,认识和理解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伟大精神,体会我们党的百年初心矢志不渝,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融入发展:三“好”联动,立德树人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对办好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 以‘六要’为根本遵循,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 ”“着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等方面积极办好中学(中职)德育,要求教师立足“传道、授业、析理、解惑”讲好中学(中职)德育,学生本着“解决认识问题、解决实践问题、解决使命担当问题”学好中学(中职)德育,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这对中学(中职)提出了明确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