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让这条大河造福人民
2021-10-22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当天下午,他来到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这条大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而出,流经9省区,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

    这是在河南济源拍摄的“黄河三峡”景色(2020年9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黄河“斗水七沙”。作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黄河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治理成为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难题。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

    这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拍摄的黄河夕照景观(2021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几十年来,我国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兴建了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调控黄河水沙的重大突破。

    2021年3月28日,快艇在黄河刘家峡水库内行驶。新华社发(史有东 摄)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

    新中国成立至今,70多年不决口,22年不断流,先后抵御十几次大洪水,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浇灌千里沃野,泽被千家万户。奔腾的黄河水,不仅为沿线城乡发展提供了水资源,生机勃勃的黄河也成为一条生态廊道。

    陕西延川县黄河盘龙湾景色(2020年9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总书记为“体弱多病”的黄河把脉开方——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这为今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了调子。

    深秋时节,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即将迎来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到11月份,这里就会成为候鸟的天堂。

    黄河三角洲,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每年迁徙经过的各种鸟类多达600万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白天鹅等候鸟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栖息(2014年1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从之前河道干涸、海水倒灌,生态平衡被打破,湿地面临生死考验,到如今碧野万顷、飞鸟翔集的盎然生机,背后离不开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湿地生态的一系列举措——

    湿地最不能缺的是水。随着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生态补水等措施落实,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由原来的15%增加到2019年的60%;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当地拆除围海养殖池塘,恢复生态岸线;

    为保证水质,实施入河排污口封堵、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工厂化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等治污措施,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最早只是迁徙途经东营,2003年开始在保护区筑巢繁殖,成了这里的“明星”。2019年,东方白鹳被确定为东营市鸟。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黄河保护法(草案)也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蓝图绘就,法律护航,黄河两岸必将铺展更美的画卷。

    策划:张旭东

    统筹:张晓松、邹伟、王绚、雷敏

    主笔:高敬

    视觉 | 编辑:张爱芳、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