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济宁城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2021-10-22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以法治承载价值观,价值观才有可靠制度保障。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这样的部署、采取这样的举措,目的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律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法治是一种治理方式、制度形式和秩序状态。法律法规调节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行轨道和行为界限。良法是高尚价值观的载体,也是公民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保障。人们在接受法律法规的支持、约束和调节中感受、理解、体悟、认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只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具体利益矛盾的协调中形成普遍的价值共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法治建设需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中,让人们深刻认识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尤其是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强化规则意识、树立契约精神、遵循公序良俗,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宋延坤 整理)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