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2021-10-22 来源:掌上济宁 作者:编辑:张正婕
以法治承载价值观,价值观才有可靠制度保障。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这样的部署、采取这样的举措,目的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律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法治是一种治理方式、制度形式和秩序状态。法律法规调节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行轨道和行为界限。良法是高尚价值观的载体,也是公民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保障。人们在接受法律法规的支持、约束和调节中感受、理解、体悟、认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只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具体利益矛盾的协调中形成普遍的价值共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法治建设需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中,让人们深刻认识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尤其是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强化规则意识、树立契约精神、遵循公序良俗,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宋延坤 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