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文化周末 >
文兴坡,以文兴村兴家业
王洪玮
2021-10-17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那个阳光明媚、清风拂面的夏日,我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老家——文兴坡。

    已不是记忆中的村庄,在一片新型社区,17栋居民楼拔地而起,楼道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一点不亚于城里模样。见到的长辈,依然真诚祥和地拉着手,问工作、问生活、问大人孩子,一句“小,常回家看看,别忘了咱家”,让人潸然泪下。

    发小们围过来,讨论到镇上饭店还是在家喝酒“得”。街坊邻居住的穿的都变得崭新,而深邃目光的后面,依旧总闪现着老家的影子。

    文兴坡村,距古九州之一的兖州新驿镇西南6公里,北接王家村,南连高庄和颜店镇的后郗村,东邻西顿村,西与杨营、李宫隔黄狼沟相望;东有济阳路,西看黄狼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煤炭、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前阵子村西发现汉代墓葬群,相传自明初洪武年间,前坡由王姓王端礼家族、后坡有赫、马、陈、魏四姓迁徙留居。明初大移民时,杨姓兄弟8人迁来,几十年后杨姓人丁兴旺,开始有人叫大杨庄,后有王、吴、牛、曹、秦等族姓陆续而来,渐成两个相邻的自然村落,四面环坡五面洼,十里八乡习惯称为坡里。过去村中间有一条东西路,把村庄分为前坡后坡。

    清朝中期,吴姓一族因善经营而兴起,带头发动各姓筹款募捐,在村中建文昌帝庙一座。王姓也张罗着“三王加二王合起来盖祠堂”。这一切都为潜移默化激励后人团结向上,读书习文,发奋成才,企望人才辈出。

    至清末,吴姓一门家族,出榜贡生吴超元1人、考取秀才5人,王姓家族考取秀才王玉田、王春华2人,喜文举善、崇尚儒雅的习俗蔚成村风。

    194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提议下,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改村名为文兴坡。新中国成立后,正式以文兴坡为村名。村庄人口逐渐增多,家业昌盛,前后融为一体。

    八百多年来,文兴坡人传承着以文兴村、以文兴家、以文兴业的村规家训,尚文为荣,开启心智。一代代村民刻苦勤奋,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以文立身。从解放战争以来,村里众多儿女走上党政军领导岗位,从事教育教学、文化艺术者灿若繁星。村庄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邻里守望相助,村风向上向善。

    已故多年的王兰桥老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村党支部书记。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他领着村民拆了庙宇建学堂,不供神汉请先生,大兴办学之风,追寻以文兴村之路,建立了完整的小学教育教学体系。

    今年已过90岁高龄的曹汉章老人,教书一辈子,上世纪许多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文兴坡人,跟他读书求学,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耿直求真、以文化人的品格,影响着一代代村民。“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才能有出息”,这是他说给我们最中听的话。一大批教书育人者,浇灌桃李,照亮乡村,那是文兴坡最耀眼的明星。

    在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方面,文兴坡村近现代比较有成就有影响力的应当是秦棠、秦云飞父子二人,均为中国美协会员。秦棠老先生曾任兖州美协主席,为山东画院高级画师,2019年仙逝,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相当造诣,算的上是当代名家。其子秦云飞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山东画院高级画员,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部分作品被国家文化部、外交部、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国家画院等收藏。在当地文化艺术届“秦棠是文兴坡人”众人皆知,其学生也遍布全国、名扬四海。

    为鼓励后人求学上进、信奉文化,文兴坡村“两委”专门制定了奖励办法,对每年考上一本的本村学子给予5000元奖励,考中二本的给予3000元奖励,在全村营造了浓厚的学文科举氛围。有的考取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美国哈弗大学等等国内外名牌大学。以文化人,走向高尚,文化成为文兴坡村的精神追求和前行的动力之源。后辈们传承着前辈们的精神财富,汲取文化力量,在创业兴家中不断升华,也涌现出了文兴坡新生代企业文化榜样。他们传承文兴坡勤学、朴素的文化传统,艰苦创业、打造魂魄、集聚力量, 创造出了新时代文兴坡的一段段佳话。但面对多元世界,面朝浩瀚星海,他们还是把最想说的话埋在心底:感谢有个家,谢谢文兴坡!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