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济宁城事 >
王鹏:奔波在治病救人、扶贫济困一线的乡村医生
【道德模范在身边】身残志坚 情系乡梓初心不改
2021-10-11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他身患小儿麻痹症,却身残志坚,少时立志学医、刻苦求学,学成后归乡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他就是梁山县小安山镇水屯村第二卫生室医生王鹏。他精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细心诊断用药,虽然行动不便,但只要患者有需要,无论下雨下雪,他都随叫随到。他为家境贫寒的患者垫付医药费、哪怕自己的经济并不宽裕;他深夜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全然不顾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他奔波在治病救人、扶贫济困的一线,用爱心回报社会。

    幼时疾病的折磨,让王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今年39岁的王鹏在自己十个月大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为了给王鹏治病,父母只好到处借钱,带着王鹏四处奔波求医,经过了无数次的针灸治疗和大大小小的手术,病情并无明显好转,王鹏的右腿发育严重不良、走路蹒跚,被鉴定为二级肢体残疾。这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成了压在王鹏父母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家庭的困窘,行路的艰难,疾病的折磨,让王鹏从小学一年级起便发誓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上一所医学院校,学到一技之长,用健康的双手,为患者解除病痛。

    王鹏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努力奋进的心态,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经常是别人休息了他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1年,王鹏考上了济宁卫校。那一刻,他感觉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我很珍惜那段学习的时光,也很努力地汲取医学知识,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因为心中埋有梦想,他更加刻苦地学习。

    由于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突出,2003年,王鹏被学校老师选派到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实习期间,王鹏虚心求教,成了同批实习生中的佼佼者,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赞赏,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三十多万元的欠款,他从没主动向村民讨要

    从2007年开始从医至今,王鹏上门服务,有求必到,悉心救治,遇到经济困难的村民,他都坚持先为患者看病拿药,钱有了再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鹏的账本也越来越厚,三十多万元的欠款账目,他从来没有主动向村民讨要过。“很多患者家庭实在太困难,如果有钱的话肯定会给的。”王鹏说,只要有钱进药,哪怕自己再困难,他也绝对不会主动向家庭困难的患者要钱。

    “行医济困,医生一定要以治病为先。”从医这些年,王鹏一直以这句话提醒自己,而且他真的做到了。村子里有两位特困老人,一位患肺癌,一位患高血压、脑梗塞,生活无法自理且常年无人照顾,王鹏了解情况后便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这一坚持就是7年。医者仁心,这些年王鹏的付出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乡亲们眼中,他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健康守护神。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王鹏主动承担起水屯村1500多名村民的防护工作,对80名返乡人员实时关注,每天对3名返乡人员重点监控,坚持每天对村民巡回检测体温,做报表,他一户不漏,一人不落。

    他为抗击疫情全力以赴,2020年1月26日分别为济宁慈善总会明行足发展中心捐赠现金100元及1000元物品,为小安山镇政府捐赠84消毒液60斤,为东张庄村、水屯村各捐赠84消毒液50斤,为小安山中学捐赠84消毒液60斤、医用酒精30斤。他带领志愿者为东张村、水屯村、水屯小学、小安山中学、闫集小学义务打扫庭院与消毒。他冲在当地疫情抗击最前线,体现了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乡间小道上,总有他拎着大药箱一瘸一拐的身影

    2007年,王鹏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选择题:留在城里还是回到乡村?从小在乡村长大的王鹏深知家乡医疗水平的落后,父老乡亲们经常遭受病痛的折磨而无处求医看病。于是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小安山镇,开设了一家卫生室,这一待就是十四年。

    这些年来,王鹏就像村民的“及时雨”,得知病患需要救治,即使半夜已经睡下,他也会直接起身,穿上衣服赶去患者家。偶尔遇到住得比较远的患者,出诊要走上几十里路,王鹏不顾自身行动困难,骑着自行车,背着大药箱和仪器,拖着一瘸一拐的腿,时常一走就是大半天。

    2009年一个下大雨的夜晚,王鹏正在吃晚饭,邻近村的一位村民打电话说孩子突发高烧,年轻的小两口急得不行。听到这种情况,王鹏二话不说,背上药箱披上雨衣就出发了。手电筒在雨雾中只能照出昏黄的一小片,他好不容易赶到村民家中,来不及休息便为孩子进行治疗。等到孩子病情稳定后,他才放心离开。当时已经到了晚上10点多,路面坑洼,大雨模糊了视线,一不小心,他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车子压在身上,手电筒也飞了出去。王鹏艰难地爬起来,继续往家赶。“以后这种天气可别出诊了,自己还不方便,摔伤了谁管咱。”晚上11点多,满身泥泞的王鹏终于回到了家,妻子流着泪劝阻他,深知妻子好意的王鹏只是笑着摆了摆手。

    除了日常的出诊接诊,王鹏还认真落实着各项防疫工作。他利用广播、墙报等向村民讲解各种医学知识,坚持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行防疫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访一户村民家,动员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却被一口回绝。面对家长的不理解,王鹏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并毫不犹豫地掏钱为孩子垫付,这让孩子家长感动不已,最终配合为孩子进行定期预防接种。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王鹏所在的小安山镇水屯村村民对于防疫工作的认识明显提高,村里54名儿童接种率达100%。

    建立志愿者服务站 一花引来万花开

    盛誉之下王鹏没有骄傲,他更多的是想着怎么回报社会,他说“爱心不是一个人做,而是每个人献出一点点”,热衷公益的他用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聚集志愿者40多人,带领志愿者行程20万公里。服务8个村庄,每月走访11户老人及5个家庭7名学生,为老人送去暖冬物资,并为5个家庭7名学生每月资助500元直到大学毕业。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金晖助老活动,2020年4月份带领志愿者为水屯村15户贫困户打扫卫生,整理家务。联系帮扶老人、留守儿童22人,开展多次帮扶活动,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好人效应。(记者 万德龙)

    ○记者手记

    十四年如一日,乡村医生王鹏用残疾的身躯、对家乡的挚爱,守护着父老乡亲的健康。通过每一次用心诊治,他用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回馈乡梓的初心,传递着乡村卫生事业第一线的温暖与爱心,演绎着医者仁心,诠释着人间大爱。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