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文化周末 >
九月九的酒
唐广申
2021-10-09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县城离老家不过五六十里地,可那年国庆双节期间忙着装修新房子,弄得中秋节也没有回老家。看了看周末就是农历的九月九,这两天就想着回上趟老家。毕竟父母已是八十多岁的人,虽说平时有哥嫂照应着,可近一个月不回去,心里总有些慌慌的。

    头天晚上,妻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无非在超市买得些点心和零食,还有朋友送我的两瓷罐窖藏酒。这酒每罐三斤,说是二十年的原浆,珍贵得很。

    妻知道爹年轻时就好这一口,午饭、晚饭就着把花生米喝上盅,就把这两罐酒打进了包。我还有些舍不得,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咱爹从来不喝这么好的酒,都是在镇街上打十来块钱一桶的高粱烧。”

    “咱爹那是不舍得喝!”妻说,“这好酒你喝到肚子里是浪费,咱爹喝了才应该。老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什么好东西舍得吃?你能忍心留下自己喝?”上小学的女儿也在一旁帮起了腔:“这么大的个人还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爹娘,我有好东西都想着你和妈妈呢!”

    听着妻的唠叨,再想想女儿的话,我在心里骂起自己来,爹娘一辈子靠种地养活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不容易,我竟然还不如做儿媳妇孙女的,两罐酒还舍不得。

    下了公交车往家走,女儿远远看到奶奶坐在大门囗,就边折路旁的狗尾巴草,边蹦蹦跳跳地往家跑。见母亲正坐在门前,端着簸箕剥花生,妻也搬了个马扎剥起来,我蹲在不远处看父亲在院墙下种的几畦子菜。

    霜降已过去几天了,靠墙的一沟辣椒还碧绿着,挂着些红的紫的尖辣椒,靠墙暖和挂不住霜的缘故吧!几棵大白菜,一丛红皮绿秧的水萝卜,都郁郁葱葱的。那畦绿芫荽,嫩嫩的挂着些晶莹的露珠儿,在朝阳下油绿晶亮的。

    我问爹去哪儿啦,娘说你爹这几天忙得很,天天早早地就去南山顶上的那几棵老柏树下捡柏子仁,他说下了霜,柏子壳落得铺满了地。我问捡那东西干什么?娘说还不都是为了你!你爹看你每天熬夜写东西,年纪轻轻的就败了顶。他听人说柏子仁泡酒治脱发,还能让人睡得香,就天天提了塑料袋去拾,你看家里房上晒着有二三斤了呢。

    妻不再剥花生,拍打着手上的土对我说:“咱去山上找爹去,几年没上南山啦,眼看已是九月九,咱就趁着天好爬山去。”正用狗尾巴草编草帽的女儿一听去南山,忙把狗尾巴草丢在奶奶的身边,拍着手说爬山去。

    去南山不到半里路,两边的麦地新播的麦子出全了苗,嫩绿的叶针顶着露珠儿,亮晶晶的很好看。没刨的地瓜却都软塌塌地死了秧,经了霜了呢,可不焦枯了叶梗等着收?

    山不高,是我童年的乐园。半山腰那几棵枣树、柿子树,甜蜜了我整个的童年。山后的那片栗子林,更是小时候的天堂。山顶上的那几棵抱也抱不过来的老柏树,是爬上爬下,戴着草帽打鬼子的好去处。

    如今上得山来,都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树比原来更密了。真庆幸村里人没砍这些树,留下了一座绿茵如盖的山。

    山腰的枣树收完枣了,只在树下留下些干绿的叶,几枚烂红的枣。柿子树梢还有几个黄橙橙的小柿子,树下有几枝还鲜绿着的枝叶,柿子经了霜才好吃,想这一树树柿子也是摘走没几天吧。山后的栗子树干黄了叶,在微弱的秋风里抖着,听不到一点哗啦啦的响。

    上得山来,见爹正蹲在那棵最大的老柏树下,用一截树枝划拉着干落的松叶、松壳子。听得孙女远远地喊爷爷,爹答应着扶着柏树站起了身,招手让孙女近前来,“看,我在刺槐丛里给你摘的蚂蜂窝,回家让奶奶给你烧了吃。”“这白白胖胖的虫子能吃呀?”女儿把蚂蜂窝递给她妈妈,听爷爷笑哈哈地说:“怎么不能吃?这东西香着呢!不信你问你爸爸,他小时候可馋这个呢!”

    我笑着给女儿讲我小时候,在山上山下找这找那,挖了黄泥捏炉子,捡了柏子壳烤火的趣事,引得女儿感慨说:“还是你们小时候好,满山里都能疯跑着玩,不上补习班,还不用每天回家做作业!”

    一听女儿扯远了,她妈妈赶忙喊爹回家去。女儿开心起来,一手提了爷爷捡的柏子仁,一手牵了爷爷的手,说说笑笑地下山。

    吃饭时,妻拿出她带来的酒要给爹倒上。爹早从桌下摸出了塑料桶,说:“我喝不惯这些瓶装的酒,还是我这高粱烧有劲!”母亲却偷偷地对孙女说:“你爷爷舍不得喝呢!去年你爸在超市给他买的那箱酒,他陪人喝时还直夸,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这瓶装的酒就是比街上的高粱烧好喝。”

    听母亲窃窃私语地给孙女说着悄悄话,我端起父亲的高粱烧喝了一大口,一股火辣辣的热直冲心口窝,有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傍晚回到县城的家,泡了杯茶在沙发上坐下来,正收拾母亲给带的青菜和黄瓤地瓜的妻突然惊讶地说:“咱爹也真是的,地瓜倒没带几块,又把酒给你带来了,还泡上了炒好的柏子仁!”

    “也没见娘炒柏子仁啊?”我说,“肯定是娘在咱去南山时炒的吧!”后悔来时没看娘给带的包,心口火辣辣的热。我不知道,这烧心的热,是不是爹每天小酌的高粱烧的冲劲呢。

    ■苗青  摄影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