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静涵)9月14日上午,济宁市政府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教育法》执法检查及专题询问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新人口政策的实施等,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与法律法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短板、解决大班额问题仍面临较大压力、“择校热”及“学区房热”问题较为突出、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仍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已成为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提高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把检查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并开展专题询问作为2021年重点监督议题和专题询问选题,报请市委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
据介绍,为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济宁市教育局连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近年来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858所,新增学位8.86万个。去年,市教育局又集中开展了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行动,增加公办和普惠性学位4.8万个。同时,在市人大的指导下,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近年来累计新改扩建中小学351所,新增学位近30万个,新建学校处数、新增校舍面积和投资额位居全省前三位。在抓好城镇和学前的同时,市教育局还着重补齐农村教育短板。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完成校舍及运动场地建设面积500多万平米,配置设施设备、图书等价值9.7亿元。
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坚持德育为先,深入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一校一导师”制度,“课堂+基地”育人模式被列为省重点教改项目,“孔孟之乡中小学传承传统文化实践探索”荣获国家一等奖和省特等奖,济宁市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区”。每年组织10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1000所学校开展艺术展演,在全国首家举办3万个班级、100万学生“班班都比赛、人人都参与”的中小学生艺体大赛,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位居全省第4位,济宁市被确定为全国29个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之一。
为建设高素质优品质的教师队伍,市教育局在教师招聘补充力度空前加大。据悉,2016年以来,累计招聘补充教师近2.4万名,是前十年总和的1.44倍,数量居全省前列,有效缓解了长期存在的教师总量不足问题。此外,教师业务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各学段教师学历全部达标,高中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16.22%、初中达到4.09%。市教育局加大教师培养培训,每年组织40期近万人次集中培训和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全市“齐鲁名师名校长”达到61名、“杏坛名师”299名、特级教师606名。在保证教师品德方面,建立师德评价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政策,健全完善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树立了教师良好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和教育局表示,将以这次《教育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为契机,加强监督指导和执行力度,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全力抓好问题整改,着力推动济宁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