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王剑兵)近年来,市人大财经委紧扣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突出财经监督重点,坚持守正创新,依法履行职责,强化监督实效,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依法履职尽责 精心选定议题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开展监督。始终把财经监督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紧紧相扣,突出发展第一要务,连续5年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国有资产经营监管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适时把新旧动能转换、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园区转型和产业升级、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等纳入常委会议题,着重研判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本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态势,提出有见地、有分量、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形成的视察调研报告,市委主要领导均作了批示。
围绕社会和谐的重大民生事项开展监督。始终把财经监督工作与与人民群众呼声心心相印,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民生改善,先后把企业复工复产、放管服改革、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社保基金等涉及民生的问题作为监督内容。
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始终把财经监督工作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息息相关,尤其是对实际工作中难度大、进展慢、效果差的重大事项,主动纳入监督议题,对“放管服”改革、政府性债务、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质量强市、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进行视察调研。
紧扣全市大局 着力促进发展
关注经济运行,强化计划目标监督。通过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重大项目进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了解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支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计划初审监督工作,重点审查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及措施是否可行,指标安排与我市经济发展实际是否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建设项目是否得到安排和执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重视和解决。
创新监督措施,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坚持全口径、全过程,力求将监督工作贯穿于预算周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督。在全省率先实现预算联网监督市县全覆盖,上接省、下通县纵向贯通,与财政、自然规划、审计、国资、统计、人民银行等10个部门横向连通,实现了线上线下审查监督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监督。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简报(总216期)全文转发济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经验做法。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求。
立足中心工作,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放管服改革。采取市县人大联动的方式,连续四年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并进行专题询问。盯紧工作热点、难点、堵点、痛点,深入企业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向企业和人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召开人大代表、企业、群众代表参加的各类座谈会14次,分别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随机抽取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民生项目、房地产项目“解剖麻雀”,全面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和基层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017年对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进行专题询问;2018年对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2019年进行专题询问。专题询问完全采取“闭卷”式的即问即答,较好地发挥了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传导压力、营造氛围、推动工作的作用。
凝聚工作合力,立体监督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综合应用专家评审监督、重大事项审查决定、全程跟踪监督等多种手段,加大对重大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从项目的调研、评估、立项、项目进度、质量和社会评价、预算资金使用及社会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监督。选取2017年以来党委政府重视、社会群众关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泗河综合开发治理工程、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市直管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济宁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工程4个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促进项目顺利进行。
创新监督方式 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充分利用监督方式是增强监督实效的关键。针对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在监督手段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采取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汇报、视察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进行监督;在监督形式上,突出抓好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重点监督和开展执法检查等经常性监督;在监督方法上,注重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把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结合起来,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把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开展执法检查结合起来,把推动自行整改与依法整治结合起来,使人大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体系和程序。比如对“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专题询问,我们采取调研问卷、委托群众监督评议团明查暗访,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实地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
加强跟踪监督是增强监督实效的保证。坚持跟踪监督,一个议题连续多年监督,持续发力,有力促进了相关工作。对一些事关全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很难通过一次视察、审议或执法检查有效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必须反复抓、持续抓,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撒手,促使监督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比如连续5年视察全市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工作,连续5年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跟踪监督,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发挥代表作用是增强监督实效的根本。充分发挥行业代表作用,比如企业界代表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参与者,是某个经济领域的专家,对市场把握的敏锐性和分析问题的实质性有先天的优势。市人大财经委在预算监督中建立了市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制度,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及个人专业优势,邀请代表参与对预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调研,参与对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的跟踪监督,参与对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的调研等活动,不断增强预算审查监督的民主性、权威性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