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文化周末 >
打响鲁西南武装抗日第一枪的游击总队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2021-09-12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游击战,是发生、发展于地方的重要武装斗争形式。济宁的游击战历史悠久,游击组织发展较早。抗战时期,在济宁各地区,游击队都十分活跃。除了铁道游击队,另一个家喻户晓的队伍,便是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2021年8月25日,《文化周末》记者来到济宁邹城市太平镇南亢阜村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采访。

    纪念馆外,是太平镇双拥文化广场,精心设计的雕塑和浮雕,生动展示了邹城人民旷日持久的武装斗争。这样的一座广场,也是备受当地居民喜爱的活动区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历史,昭示未来,经邹城市委、市政府批准,太平镇党委、政府于2015年在南亢阜村旧址修建了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该馆的志愿者讲解员邢燕飞,向记者介绍时说,1937年12月15日,由共产党人彭建华、冯起、步云亭等领导二百多人的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南亢乡农学校、中共邹县县委所在地宣告成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两千多人的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这不仅是邹县,更是鲁南地区第一支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在八年的抗争中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

    在纪念馆旁边,就是游击总队宣告成立的原址,它是南亢乡农学校的旧址,也是当时中共邹县县委所在地。

    迈入纪念馆大门,出现在眼前的是《民族魂》雕塑,是以彭建华、冯起、步云亭等领导发动南亢阜抗日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为原型创作的。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9月下旬,中共北方局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山东省委制定了在全省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于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6月,在全省发动了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抗日武装。中共邹县县委于1937年12月15日,在南亢阜打响鲁西南武装抗日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一

    来到东展区第一陈列单元,四个“第一”尤为引人注目:南亢起义打响了鲁西南地区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中共邹县县委是济宁地区第一个县级党组织,邹县抗日民主政府是鲁南地区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太平镇冯庄党支部是邹县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第一陈列单元“播撒火种,唤醒民众”,介绍了鲁南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前的宣传、发动、组织准备工作情况。

    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对邹县影响很大。在五四运动浪潮下,邹县高等小学和几所初等小学纷纷罢课,学生们走上了街头。养正小学、竞进小学、女子小学共三百余名师生,开展示威宣传演讲,到处张贴标语,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北伐战争节节胜利。1928年4月17日,国民革命军攻占邹县,全县的工农运动和全国一样蓬勃兴起。

    在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邹县成立了农民协会,马怀礼任县农协常委,岳春霆、李占道任干事。冯起、彭建华、步云亭、王道一、朱子封等一批进步青年领导邹西农民运动,落陵、石墙、贾庄、郭里、纪沟、亢阜、陶城、平阳寺、北林厂等村镇,相继建立了农民协会,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宣告结束,中共转入地下活动。1929年,经过斗争锻炼的一批邹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如冯起、彭建华、步云亭、韩维密等人,多次到曲阜、济南等地寻找党组织。同年冬,冯起、彭建华、步云亭、王文清、刘仲民等,考入邹县“三民主义小学教师特训班”,找党闹革命成为他们的心中的向往。冯起拿出工资做路费,交给要去北平考北大的二小教师孔香蒲,嘱咐他到京后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他们同时调动各种关系,分别到曲阜二师、兖州乡师等地寻找党的组织。

    1930年夏,韩维密、彭建华分别考取济南山东省立乡村第一师范学校和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分手前,他们又秘密聚会,约法三章:一、无论身处何境,须以找党为己任;二、投身革命,永不变心;三、万一暴露,宁可身死,绝不牵连他人。

    1932年,在济南省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读书的韩维密,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邹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邹县革命者找到了党的组织。韩维密入党后,担任济南乡师第三任支部书记。

    1932年春,在聊城三师求学的彭建华,由本校学生唐延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组织学生运动,被校方以“激进”罪名勒令退学,回邹县后由冯起邀至二小任教。

    1932年7月,韩维密奉省委指示,回邹县建立党组织,介绍冯起、岳春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县立第一小学建立中共邹县支部,岳春霆任支部书记,冯起任组织委员,彭建华任宣传干事。中共邹县支部根据省委指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创办“反日救国”传单,发展刘仲民等5人为中共党员,壮大了党的力量。

    1932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指示,派共产党员林萍波、李益民来邹县领导赤区农会整理工作。他们首先与一小岳春霆,二小冯起、彭建华取得联系,接着于12月初的某夜,在邹县赤区农会召开了林萍波参加的党员大会,选举李益民担任苏维埃邹县赤委会书记。

    12月,在邹县第二小学宿舍召开党员大会,以原来的党支部为基础,建立了中共邹县委员会,岳春霆任县委书记,冯起任组织委员,李益民任宣传委员,彭建华任县委委员,林萍波参加指导。这是济宁地区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建立的唯一县委。

    1933年7月,岳春霆被捕,邹县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

    1935年春,彭建华、冯起把二十余名单线联系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中共邹县工作委员会,彭建华任工委会书记,冯起任组织部部长,组织“农民贷款合作社”“教育用品合作社”,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救亡运动,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为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1月,冯起、彭建华、韩维密等相继被捕,被关押进济南监狱。他们正义凛然,没有任何口供,被转押省高等法院。他们在狱中,同监狱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高唱《国际歌》,发出正义的吼声,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二

    在北展区沙盘处,讲解员邢燕飞告诉记者,鲁南抗日游击总队的成立基于几大优势。“一是区位中心优势。当时,这里是济宁、兖州、邹县、滕县、微山湖西多县交界处,公路有济枣、岚济线通过,水路有泗河、白马河连接南四湖,交通发达,进退自如。二是经济中心优势。这里平原广阔,土地肥沃,乡风彪悍,民众殷实,是当时除峄山、田黄、中心店外的邹县四大乡农学校所在地。三是政治中心优势。这里是当时的中共邹县县委所在地,是邹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和主战场,也是彭建华、冯起、步云亭等革命领导人的家乡所在地。”

    来到第二陈列单元,可以详尽地看到鲁南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发展和壮大的全过程。

    1938年1月5日,日军侵占邹县后,到处烧杀掳掠,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

    3月14日,日军血洗大季村,枪杀24人,伤13人。其中杀绝3户,七旬张某和六岁孙女被活活刺死;一名怀孕8个月的妇女被打死,胎儿被用刺刀挑出。

    3月15日,日军轰炸城前集,死伤群众四百余人。

    6月19日,日军在太平桥杀死村民17人,用三齿钩刨死1人。20日从外村抓来5人,全用刺刀戳死。

    日军暴行,罄竹难书。

    日军侵华期间,在邹县修筑了两处大兵营。一处是城前村北兵营,常驻日军400人,多时千余人,内设碉堡4座,营房70余间,另一处是建设营房两千余间的纪王城兵营。新修铁路与两下店接轨,常驻日军数千人。这两处兵营,是日军在鲁南的两个重点兵站之一。

    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华东队部,派常诚和王振河到邹县与中共邹县县委取得联系,在田黄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民先成员靳怀刚带领李焕等人,到邹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靳怀刚祖籍峄山镇苗庄村,1918年2月22日出生在天津市一个新兴的大军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家庭。其家族赫赫有名,伯父靳云鹏曾两度出任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务总理,其父靳云鹗曾任吴佩孚的副总司令、河南省省长。

    在当时矛盾重重的黑暗社会里,少年时代的靳怀刚,看到了封建家庭的腐朽没落,在北平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抗战爆发后回故乡邹县组织游击队,不久赴延安学习并入党,后调至鲁南一一五师总部做联络工作。

    1937年7月,中共中央派红军将领张经武到济南,与韩复榘达成释放政治犯的协议。

    9月,冯起、彭建华等被保释出狱后,遵照山东省委指示,返回邹县恢复党组织,成立中共鲁南特别支部,冯起担任特支书记。

    10月,冯起、彭建华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在邹县后开展党员登记,恢复党员的组织关系,发展步云亭、王文清等入党。11月,彭建华、冯起、步云亭、王文清、韩维密等,在邹西太平镇西里彦村东南小松林里召开会议,重新成立中共邹县县委。彭建华任书记,冯起任组织委员,步云亭任军事委员,王文清任宣传委员,韩维密任交通委员。

    按照县委确定的任务,为了组织抗日武装,县委成员搞到几个乡农学校的武器。步云亭说服父母,卖掉了几辈人辛劳积攒的八亩半土地,另拿出50块现大洋和部分粮食,买了1挺轻机枪,1支短枪、2支长枪和2箱子弹。在他的带动下,各界进步人士纷纷筹集资金,捐款买枪。短短1个多月,掌握钢枪百余支,机枪1挺,邹西广大群众被发动起来,举行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

    1937年12月15日,各村游击队集结太平镇南亢乡农学校,邹县县委书记彭建华正式宣布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成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冯起任总队长,彭建华任政治主任,步云亭任副总队长,拉起武装二百余人。

    南亢抗日武装起义,是中共邹县县委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号召而采取的行动,也是响应中共山东省委号召,策应徂徕山起义而举行的。这次起义,是中共邹县地方组织第一次掌握枪杆子,同时在邹县大地上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1938年1月5日,日本侵略军十师团一部侵占邹城。为遏制日军继续南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川军邓锡侯第二十二集团军进入临城以北、滕县、界河津浦线两侧阻止日军。二十二集团军东进津浦铁路中段,配合左翼孙桐萱部作战。

    冯起、步云亭带领二百余名队员,配合邓锡侯部向驻两下店的日军发起进攻,打死日军3人,伪军2人,缴获长枪1支,物资一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时任《大公报》战地记者范长江,曾写《两下店第一功》一文,记录这次战斗。

    在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有一面介绍“邹西三杰”的展墙。因彭建华、冯起、步云亭都是太平镇人,同样是参与邹县早期党组织创建和领导武装起义的重要人员,所以他们被誉为邹县革命战争时期的“邹西三杰”。

    邹西三杰中,彭建华牺牲最早。1938年,国民党山东反共顽固头子秦启荣,在邹东田黄一带成立了“军委别动总队第五纵队”,自任司令。为破坏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将其二哥秦启梅派往邹西,秘密收买地主武装,挑拨红枪会与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关系,并与国民党山东省侦探队刘耀亭残部勾结,于1938年3月3日,以“谈判”为名,将抗日游击总队长冯起骗至荆冢集扣押。当夜,侦探队一个连伙同叛变的红枪会,向驻南亢乡农学会的抗日游击总队发动了突然袭击。彭建华牺牲,年仅28岁。步云亭率众突围,将队伍拉到纪沟一带。

    在邹县众多的游击斗争中,与日伪军的战斗不止在明面上,更有隐蔽战线的斗争。

    1940年5月,中共鲁南特别支部成员任德馨被捕后叛变,日军据其供出的线索,逮捕了特支书记张庆梅、委员董乃济,党员张兴理、杜荣槛及积极分子和进步学生二十余人。日军对张庆梅、董乃济等施以酷刑,半个月一无所获,后秘密押到外地杀害。

    为使特支坚持开展活动,邹西县委将韩继堂调回邹县城,接任特支书记。上级党委交给新组建特支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在邹县城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设立一个情报站。韩继堂带领一一五师侦查科长江冲进了邹县城,通过做孟府大管家孟子玉的工作,抓住日军尊孔崇孟的心理,将情报站秘密设在孟府庄园,同时控制了伪大队长,获得了许多准确的情报。

    1940年8月的一天,特支通过孟府情报站,摸清日军活动规律后,趁日军出城扫荡之机,将一一五师的一个营和根据地数百名民工引上铁路,破坏了十多公里路段的铁轨和枕木,阻止了徐州等地的日军在百团大战打响后北上救援,同时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和沿铁路线调兵计划。

    三

    第三陈列单元“坚持斗争,迎接解放”,讲述了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扩展。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为和平建国,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遵守协议,密集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大规模的内战。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阻击国民党军向解放区进攻,邹县人民积极配合山东部队发起津浦路战役并获得胜利。邹县城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政权建设和反奸诉苦、土地改革、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清剿土匪等运动,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1946年1月,中共邹县县委、邹县民主政府迁至邹县城办公,以“练兵、减租和生产”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在反奸诉苦、减租减息运动中,吸收大批积极分子入党,邹县各级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

    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邹县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织两三千名后勤机关及干部家属撤往黄河以北。历经541天,创造了家属群众长途转移的奇迹。

    国民党军占领邹城后,邹县县委组成武工队,坚持游击斗争,先后进行大山头、田黄、曼山等战斗,毙伤俘敌数百人,缴获各类武器数以百计。

    1948年6月15日,山东兵团七纵二十师五十八团和六十团发起解放邹城的战斗,全歼守城敌军2300多人,击毙国民党邹县县长巩振寰,生俘邹县城防司令葛鳌等校官十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邹城第二次解放。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邹县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积极开展地方武装斗争,掀起大规模支援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运动,为两大战役的胜利做了贡献。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人民的解放。1949年10月1日,县城上万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

    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指战员,一部分编入华东野战军,一部分加入一一五师主力部队,后转战成为东北野战军;一部分成为地方武装力量,一部分成为地方的党政军领导干部;还有一部分南下干部的主干,成为江浙川渝的领导力量。当然,更应该永远被我们铭记的,是那些在前进道路上壮烈牺牲的英雄。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