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工作创新动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争创新亮点,中都街道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实施“古韵中都、七彩连心”工程,形成层层有压力,事事有人管,件件抓到位的浓厚工作氛围,从根源上实现党群心连心、群众零距离的目标。
“红色标杆”强引领。中都街道以实施党员素质提升为重点,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措施,激发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的内在动力。加快路街、坝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完成红帆驿站100个,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有效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扎实做好农村党建,落实“强村十法”,鼓励引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辖区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均值达到27万元。
“橙色民生”重实效。中都街道秉承群众利益至上的发展理念,做到了物质民生与精神民生协调发展,让人民获得真正的幸福感。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坝口家园小区按期交房,兑现了群众三年上房承诺。惠民政策有序实施,深入开展“敬老模范村”创建活动,新建闫村社区、坝口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健全县、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努力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开展全民参保扩面工作。持续推进大班额问题解决,扎实开展校园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对辖区学校和幼儿园进行消防安全集中评估验收。
“金色文化”赢民心。中都街道以满足群众精神食粮为工作重点,从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文化建设为着入点,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作、以及实施“千场大戏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力度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践站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送电影82场,组织德和梆子艺术团参加全县庄户剧团调演比赛,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绿色共治”赋新能。中都街道努力探索“一核三元五治”社区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发挥社区大党委核心统领作用,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搭建为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为贵社会治理中心三元服务平台,打造“红色物业”,形成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的五治融合治理模式,依托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加快推进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青色群团”激活力。街道党工委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群团组织”的要求,积极构建区域大群团工作格局,灵活设置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基层组织,形成纵横交错、结构合理、条块结合、功能完备的基层群团组织网络,使群团工作与服务社会、服务居民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群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辖区内,建有“青年之家”“工会之家”“妇女儿童家园”等活动阵地,设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等功能阵地,完善群团社区的服务基础,激活群团活力。
“蓝色综治”促和谐。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街道坚持“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理念,高标准建设“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截至目前,省市交办信访案件全部化解,群众反映诉求1600余件全部解决;贯彻落实扫黑除恶各级指示精神,推进平安中都建设,保持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做好省级食安县评估验收筹备工作,压实村级协管员队伍责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紫色创新”增动力。中都街道成立经贸统计服务中心,推行“统计+网格化”闭环管理机制,带动园区“双核、一带、多园”发展新格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中都街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健全“全科大网格”服务体系,搭建中都街道“党群心连心、服务零距离”网格大数据平台,实行“三级网格”管理模式,深入开展敲门行动、“情满中都”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区管理精准化、便捷化和高效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未来,中都街道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城乡建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党建六项重点工作,继续发扬“实干担当,创新争先”的汶上精神,持续深化“街区合一”工作体制,以“雁阵前行”工作机制为抓手,实行“双线工作法”,全力打造装备智造示范区、现代服务集聚区、城市治理创新区、产城融合宜居区,架起“七彩党建”连心桥,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把中都街道建设成为“创新创业高地,宜居宜业新城”。(通讯员 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