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济宁城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友善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2021-08-31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友善”确立为一项基本内容,这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也是对人们当下道德需求的回应。友善或友善之德所概括和追求的,即平等相待、容让差异、良好沟通、有序交往,并臻于和而不同的道德境界。友善之德的普遍认同、内化及广泛宣传教育,必然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良好秩序,同时也是和谐境界得以实现的基本道德前提。

    友善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共同体和意义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它既是维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共同体的纽带,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就我们国家的当下发展而言,不管是在传统的“熟人”社会,还是快速发展起来的“陌生人”社会,友善的“缺失”问题都已经日益凸显。对此,我们既要看到相关问题产生的必然性,也要注意其负面的伦理效应,看到其日益暴露的消极性、破坏性。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友善是人类的尊严、安全感和享有舒适生活的内在需要。如今,现代化生活已经成为国人的普遍追求,物质追求及与此关联的物欲必然增加。与此同时,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也必然相伴相生。实际上,友善需要主体具备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因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如果外部伦理环境不能施以切实的约束和教化,那么友善之德就必然受到功利主义较大的消极影响。

    友善是防止人际关系异化的精神力量。官僚主义之所以不得民心,就在于它吞噬了友善最为基础的理性内涵,即平等心与相互尊重。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好人主义”在当下也比较流行。这是友善另一种形式的异化。所谓“好人主义”,其实就是以狭隘的私利谋求为标准、为前提的,社会的良知与道德在它这里也不过是谋求私利的形式和工具而已。“好人主义”将友善异化为以纯粹的技术理性见长的伪善,这与专制主义一样,注定会为社会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所不容、所否定。

    (宋延坤 整理)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