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邹城讯(通讯员 盛超 王磊 李盼盼)邹城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以调解基层矛盾纠纷为切入点,采用大数据手段,创新打造“人和”司法调解品牌,实现基层调解智能化、人性化、长效化。
打造“人和”品牌,为基层调解注入“润滑剂”。邹城紧紧抓住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机遇,通过举办“孟子学堂”“孟子公开课”等活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人和”思想,在城市主要街道设置“人和”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社会氛围烘托。依托孟子研究院、国学教育大会平台,邀请国内权威儒学专家开展“人和”思想宣讲活动,在党校开设专业课程,对全市3000余名基层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人和”思想影响力。目前,邹城村居“人和”调解室覆盖率达100%,打造出千泉街道“农民工”调解室、乔玉栓“商会”调解室等20多个品牌调解室。
“码上”调解,建设智慧调解室。以矛盾纠纷排查网格化管理为代表,邹城市打通“大数据+基层调解”新路径,打造数据管理、智慧调解、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该市609个村(社区)都明确一名网格信息员,每天排查提报矛盾纠纷,每月底与市风险防控流程管理智慧平台信息进行比对,查找漏排漏报信息。群众可通过关注公众号、下载“智慧调解”APP、扫描“智慧调解”小程序二维码,足不出户上报纠纷信息。配套建设实体化调处指挥中心,构建集调解资源管理、远程视频调解、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调处平台,实现矛盾纠纷“马上办、网上办”。截至上半年,该市已调结矛盾纠纷859起,调解成功率达99.4%。
“多调对接”,基层调解更有保障。邹城市探索建立“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行政调解、“协作区”调解工作机制,对涉诉、涉访等案件实施分流,与法院、信访、行政复议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做好调解工作。将邹城市16个镇街划分为4个协作区,对于跨地域疑难、重大、紧急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攻坚,有效减少了“民转刑”“民转诉”“民转访”等案件发生。2020年以来,邹城法院立案件数同比下降27.6%,接待群众来访法律咨询1800余人次,化解信访积案8起。为强化调解服务保障,邹城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加强财力保障,配备4辆“人和调解直通车”,落实网格信息员排查和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等费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聘3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充实基层人民调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