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 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依法履职的基本功,立足人大职能优势,紧扣市委决策部署,以“准、活、精、实”为切入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智慧”、提供了 “人大方案”。
选题求“准”,坚持以科学理念主导
选好调研题目,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前提。常委会通过“上级点+自己找”,确定调研工作方向,精心选择调研课题。市委主要领导每年都给人大出题目、交任务,常委会积极跟进,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深入研究。每年初,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系会议,紧紧围绕发展需求、实践需要、群众期盼,精心谋划确定年内调研计划。近年来,先后对港航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城市公交发展及交通拥堵治理、老旧小区改造、货车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行动、文明城市创建等40多项工作开展调研,实现调研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今年,常委会坚持围绕大局、贴近民生、突出重点,聚焦“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确定了30个调研项目。这些调研课题与市委中心工作有效衔接,与“一府两院”工作协调一致。对于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港航经济发展、公交助学、物业管理等重点工作,连年列为调研题目,持续跟踪监督,确保善作善成。
方式求“活”,坚持以效果取向组织
常委会科学制定调研工作方案,明确调研目的、调研内容、实施步骤。对于重大调研课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以增强调研实效为前提,不拘泥于调研人数、调研时间,分别采取集中调研、分组调研、专门委员会或工作部门调研等形式开展。集中调研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组织相关专门委员会、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专家共同参加。有的课题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掌握,就适当把调研时间拉长,但绝不给部门和基层增加负担。调研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交流等形式,组织调研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把握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熟悉调研课题方面的制度措施、工作要求和部门职责。调研中坚持“解剖麻雀”的方法,通过察看现场、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市县人大上下联动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经验成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掌握真实情况和第一手资料。目前,“四不两直”已成为调研的主要方式,保证了调研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根据调研内容和题目,把市外调研与市内调研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开展城区道路交通拥堵治理调研,先后赴淄博、烟台、威海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城市公交发展、交通拥堵治理、公交助学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对标先进地区寻找差距、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为发挥专业代表在调研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今年组建了法制、财经、教育、安全生产等9个专业代表小组,协助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共同开展重大课题调研,代表优秀调研成果以“直通车”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决策提供参考。
建议求“精”,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
常委会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调研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去哪里调研,重点调研影响法律实施、制约高质量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调研结束后,组织调研人员交流调研体会,梳理汇总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商量意见建议。调研报告撰写坚持从政治和全局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形成主题突出、内容详实、论证透彻的调研报告。比如,在开展港航经济发展调研中,通过详细调查摸底、找准问题症结,形成了17000字翔实的调研报告,调研组紧扣国家政策和战略部署,提出组建港航发展集团、整合港口资源、发展临港产业等意见建议,推进济宁运河大物流建设,得到市委领导充分肯定。在开展农村养老工作调研中,针对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的现状,提出要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创新推广“农村幸福院+”养老模式,构建区域性社会养老中心,努力让每一位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开展林下经济工作调研中,围绕林下经济培育举措、目标、路径,从加强规划引导技术指导、壮大林下经济市场主体、提高林下经济效益、强化政策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林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开展《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调研中,立足济宁水环境复杂多样、水环境质量标准高等特点,坚持“关口前移、防微杜渐,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立法理念,保证了地方法规与上位法相统一。
效果求“实”,坚持以成果转化检验
调研能不能发挥作用,调研成果转化是关键。市委高度重视人大调研成果,仅2020年,市委主要领导就先后12次对市人大常委会提报的有关工作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转市政府推进落实。政府分管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任务清单,细化落实举措,推动工作开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调研成果转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写好写实了调研“后半篇文章”。比如港航经济发展工作,成立了港航发展集团,港航经济列入“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港航事业发展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有效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上,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幼儿园建设纳入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统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得到扩充,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划定古树群保护地或保护区119个,累计建立纸质档案 33 套 870 卷、电子档案 13 份,构建起市、县、乡三级保护体制;公交助学方面,开通48条“助学公交”专线,每车都配有随车安全员、刷卡机、人脸识别系统,孩子何时上下车,家长都能在手机上接到通知,既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又解决了政府关注、老百姓期盼的现实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快递进村”国家试点工程,打造了济宁“和为贵”调解品牌和法治建设“济宁模式”、老旧小区改造“济宁模式”,等等,促进了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升了济宁的美誉度和人大工作影响力。(林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