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8000余平方米玻璃智能联栋温室一角。■记者 刘建新 摄
掌上济宁讯(记者 刘传伏)“你看看我们试种的玉女黄瓜,色泽鲜亮,口感脆爽,在北京、上海大酒店能卖到30多元一斤,效益相当可观。”近日在济宁高新区花果蔬小镇现代化蔬果大棚内,王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仰喜高兴地向记者展示正在试种的高端农产品。航天育种、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在瓜果蔬小镇,处处显示出现代感、高端属性,一座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思路重点打造的蔬菜和花卉产业标准化基地,已成规模、初现风采。
济宁高新区按照“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共富共荣”的思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黄淮海花果蔬小镇,小镇的建设通过“田园研学”把城里人引进村,“乡村电商”把农产品送进城,让农村和城市谈一场“恋爱”,在城乡互动中“融”出一个“花果蔬大世界”。城乡融合,聚集人气,形成济宁都市区流量湾。花果蔬小镇总投资5.25亿元,一期已经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了刘村葡萄产业园、户森儿童研学农场、鲜食水果玉米基地、后岗田园采摘基地、网红孵化基地等9个项目。2021年根据“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重点打造的蔬菜和花卉产业标准化基地,其中一期核心区投资5000余万元,主要建设冬暖式日光温室47个、棉被型日光温室11个和8000余平方米的玻璃智能联栋温室2座。将于今年年底产业园正式运营,进行蔬菜销售。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居出力、群众受益”的思路,项目采取政府统筹规划、国企融资代建、专业公司运营的模式,在项目建设中,引进信用好实力强的国有公司东城集团进行融资建设,通过项目招引委托中农康源集团运作经营。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机构按揭扶持、龙头示范植入标准、集体联营联销分红、村民土地合作入股的路子,优化配置人、钱、田、园、企等要素,让乡村振兴活了起来。在建设方面,通过优化设计,采取流水线错时建设作业,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运营方四方主体协同闭环推进,克服了多雨、高温、环保、安全生产等影响进度的堵点卡点因素,棚体堆砌——立柱拱杆——覆膜整平——水肥设施——智能物联——配套设施—作物种植7个作业队统筹实施,打破传统项目整体验收模式,分棚落实“建成即验收,验收即投种”, 6月底完成建设任务的92%,并开始试验种植。管理上,采用互联网+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把种植标准、检测要求、品质追溯、价格走势等信息纳入智慧管理。
据介绍,通过该项目的引领示范,可实现年纯收入约700万元,直接解决当地村民1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可以吸引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好青年创新创业,可以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新农人”,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从而带动并促进整个乡村振兴。
长庆、钱村……在高新区花果蔬小镇记者看到一个有趣现象,所有大棚均以村庄的名字命名。据负责人介绍,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企业与村庄加入进来,形成富有个性的规模效应。愿他们梦想成真。
记者感言: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农业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何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独辟蹊径,进而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持续促进乡村振兴,济宁高新区花果蔬小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