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刘春雨 李国帅)市审计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机融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将为民服务意识引领审计工作全过程,敢于揭示问题,勇于担当,高效依法履职尽责,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利益保驾护航、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审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一次办好,让群众少跑腿”。围绕疏通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堵点难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组织开展了全市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从是否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政务服务,当好勤跑务实的“店小二”入手进行审计。审计重点关注是否未按规定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前置条件,造成企业办事环节多、办事难问题;是否存在未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于申报、直接享受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等。在推动高频民生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方面,重点关注“一链条办理”事项实际办理效果。通过审计,揭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体制机制制度等深层次原因,提出进一步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进信息平台整合共享等审计建议3条,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化便民化,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感。5月24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争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审计助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百姓健康无小事”。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审计在为群众健康护航中的作用,开展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医疗能力建设、预防能力建设、急救能力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情况。围绕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医疗急救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审计,审查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覆盖“空白区”等问题。通过审计,客观评价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4条审计建议,推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到实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市审计局聚焦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断点”,采取上审下直审模式,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情况审计,以“政策”“资金”“项目”为主线,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涉及的各类重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以及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审计。紧盯百姓关心与关注点,对是否按期完成农村改厕、农村清洁取暖、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户户通”任务等进行重点审计。通过审计,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等3条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地方即知即改、限期整改。推动出台关于农田建设项目维护管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等制度5个,助推政策落地生根。